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18
宏观环境引发的审计风险包括法律风险、宏观经济形势风险、政策风险和行业风险等。
根据2006年发布的新审计准则,审计风险主要包括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指的是会计报表在审计前存在重大错报可能性,包括整体层次和具体交易、账户余额、列报和披露认定层次。检查风险指的是审计人员从事并购审计时的经验、职业判断和参与并购人员的知识、经验、工作责任心以及对风险预见和把握能力。
企业自身风险主要包括企业优势、企业劣势、企业生命周期、核心竞争力、融资能力和管理水平等。
联合风险是指企业各方面资源状况引发的审计风险。它主要包括资源互补性、产品关联性、股权结构、员工状况、无形资产状况、未决诉讼和抵押担保等。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应特别关注这些方面的状况和变化。
企业并购后的整合风险主要包括管理整合、组织整合、人事整合、文化整合和财务整合等。若这些整合工作做不好,会对并购的最终成败产生重大影响。
新审计准则对审计风险模型和相应的审计程序进行了修订和调整,强调注册会计师应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有效评估风险,并将重点放在会计报表可能出现重大错报的高风险领域,同时将风险评估与审计程序紧密结合。
根据新的审计风险准则,引入了“重大错报风险”概念,将审计风险模型重构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新模型不再简单地将固有风险和控制风险合并为重大错报风险,而是进行了实质性改进。
新审计风险模型强调注册会计师应从多个方面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并评估重大错报风险,纠正了在经营风险导向审计下以评估客户经营风险为中心的审计思想。新审计风险准则和模型明确规定,了解客户及其环境包括了解客户的目标、战略以及可能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的相关经营风险,而不是了解和评估所有的经营风险。
这是因为,并非客户所有的经营风险都会最终产生财务后果并导致会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评估和控制所有经营风险以实现经营目标是企业管理当局的责任;注册会计师的责任是评估被审计会计报表的所有重大错报风险,以帮助设计和实施有效的审计程序,合理保证发现重大错报,实现审计目标。
注册会计师在并购审计中的主要任务始终是识别、评估和应对重大错报风险。为了实现审计目标,注册会计师在计划和实施审计工作时应保持职业怀疑态度,充分考虑可能导致会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的情况。根据新审计准则,对于重大错报风险,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财务报表的层次确定以下总体应对措施:
此外,注册会计师还必须评估会计报表的重大错报风险。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认为审计风险取决于重大错报风险和检查风险,注册会计师必须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包括内部控制,以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不得未经风险评估直接将风险设定为高水平。因此,新的审计风险模型要求审计的起点是风险评估程序,然后才是针对重大错报风险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根据审计风险的两个要素模型,将审计业务流程和程序分为了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控制测试和实质性测试三大块。在企业并购审计分析中,我们也可以按照这三个流程进行。
企业并购过程中面临的环境非常复杂,企业并购审计要求从各个方面、各个环节考虑可能出现的问题,并采取适当的审计程序。注册会计师应当深入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并购环境,以足够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并设计和实施进一步的审计程序。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并购环境是一个连续和动态的信息收集、更新和分析过程,贯穿整个审计过程。注册会计师应根据职业判断决定需要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并购环境的程度。主要注意以下关键环节:
控制测试是指对被审计单位与生成会计信息有关的内部控制设计和执行的有效性进行了解,并对该内部控制是否得到一贯遵循加以审计的过程。通过控制测试,审计人员可以初步评价被审计单位提供的基础性会计记录等资料的可靠性和充分性,评价其内部控制的可依赖性,较科学地确定被审计单位的总体检查风险及各项业务的检查风险,并根据风险程度合理安排检查力量,将检查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从而提高现场检查质量。
注册会计师在对企业的内部控制进行评估时,应实施符合性测试程序,以评估控制风险。控制风险水平越低,注册会计师就应获取越多关于内部控制设计合理和运行有效的证据。对于企业并购过程,审计人员可实施以下控制测试程序:
实质性测试程序一般包括交易和余额的实质性测试。交易实质性测试程序是对会计期间发生的某类或某项交易认定的恰当性,其测试对象是特定业务,强调业务过程的会计记录是恰当的,主要指账户和账户之间的勾稽关系是正确无误的;余额实质性测试程序所要测试的是会计期间特定账户期末余额认定的恰当性,强调业务结果是恰当的。
对于企业并购审计,这些审计程序是必要的,但还需要注意企业并购过程的特殊性。在实施审计程序时,还要注意对并购企业与被并购企业在并购前后的经营期间中的财务状况、经营状况、变动情况及变动原因进行鉴定和评价,而不仅仅关注某一时点的财务状况。在实施实质性测试程序时,要注意每个可能出现问题的细节。此外,在审计过程中要灵活,根据特定的业务实施相应的审计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