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识自治原则的排除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票据法 > 票据法其它知识 > 票据法条例法律知识

意识自治原则的排除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4-28

 
372594
1.硬性冲突规范的普遍采用及对“软化处理”的排斥。票据具有流通性和无因性,可以依背书或交付方式自由转让和流通,票据关系与发行、转让票据的原因关系相互分离和独立。票据的上述特征决定了这样一个基本事实:几乎所有国家的票据立法和有关票据的国际公约都立足于保护正当持票人的权利,以保护票据的流通性和交易的安全性。而要实现上述目的,就必须保证票据的受让人在受让票据时能够预见自己享有的票据权利和应承担的票据义务,否则,他就不会轻易接受票据,从而导致票据流通的阻滞。硬性的冲突规则可以充分保障法律适用的确定性,正好能够适应保证票据流通性和安全性的需要。正基于此,在解决票据法律适用问题时,无论是大陆法系国家还是英美法系国家,都支持运用硬性的冲突规则来选择票据法律冲突所适用的法律,即使在对传统的硬性的冲突规则进行软化处理已成为国际私法发展趋势的今天也依然如此。一个直接的例证就是各国设计票据法律适用法时都排斥“最密切原则”的运用。

票据作为一种严格的要式证券,具有严格的强制性特征,以确保票据的流通性和安全性,并满足统一性的需求。票据法在适用上反映了这些特征,即在解决票据法律冲突时,两大票据法系国家都不适用当事人意识自治原则,而将“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作为主要原则。

英国1882年票据法的冲突规则

英国1882年票据法在解决冲突问题时采用了一个基本原则,即各个票据契约的当事人的义务受各个票据契约订立地法支配,当事人无权选择适用自己的国家法。

分割制的普遍运用

为了确保票据的流通性,同一票据在流通过程中包含着一系列各自相对独立的票据关系。根据票据行为的不同理论,同一票据所体现的票据关系可以看作是发票、背书、承兑、付款等各种票据行为的组合,或者是数个性质不同的票据契约关系的组合。

由于票据所承载的票据法律关系的复杂性,不适宜采用单一的准据法来解决同一票据的法律适用问题。相反,应根据票据行为的不同种类,对同一票据所承载的各种票据法律关系进行分割,并根据“票据行为适用行为地法”的原则,确定不同票据关系的适用法律。同时,对于同一票据行为关系,还应分割成票据行为方式和效力,分别适用不同的准据法。

因此,分割制的普遍运用成为票据法律适用的又一特点。

延伸阅读
  1. 仲裁条款独立原则的理论基础
  2. 保险人合同解除权的分类
  3. 契约关系的法律属性
  4. 海事诉讼与刑事诉讼的区别
  5. 婚前协议的法律效力及其可撤销性

票据法其它知识热门知识

  1. 付款请求权与追索权的区别
  2. 增值税暂行条例实施细则对单位或个体工商户投资行为的规定
  3. 不合规发票的内涵及危害
  4. 关于票据法解释中法院受理的情形有哪些
  5. 票据立法体例的基本问题
  6. 如何挂失遗失的支票
  7. 有效措施之一:开户银行挂失止付
票据法其它知识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