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9 更新时间:2024-03-11
违约责任中的归责原则是指在合同当事人不履行合同债务的情况下,根据何种依据来确定其责任。归责原则是确定违约当事人民事责任的法律原则,各国民事立法主要采用过错责任或严格责任原则。
过错责任原则是指在一方违反合同规定的义务、不履行或不适当履行合同时,以过错作为确定责任的要件和确定责任范围的依据。过错责任原则要求以违约方的过错程度来确定其责任范围,并要求违约方反证自己没有过错。
严格责任原则是指在违约发生后,确定违约当事人的责任时,主要考虑违约的结果是否由违约方的行为造成,而不考虑违约方的故意或过失。在适用严格责任原则时,只有不可抗力可以免除违约责任,债权人的过错也可以作为债务人的抗辩事由。
在我国新合同法颁布之前,关于我国应采取何种违约责任曾经展开了广泛的争论。直到1999年新合同法颁布,《合同法》第104条规定了违约责任的具体内容。我国确立了严格责任的归责原则,并作为补充存在过错责任原则。过错责任原则主要出现在分则中,在分则有特别规定的情况下适用。因此,我国合同法采用严格责任和过错责任的违约归责原则体系,严格责任为主,过错责任为辅,只有在法律有特别规定时才适用过错责任。
《海商法》是《合同法》的特别法,其中第四章海上货物运输合同的规定相对于《合同法》中运输合同的规定来说是一种特别规定。根据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原理,《海商法》有规定的情况下适用其规定,没有规定的情况下适用《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法》规定的运输合同的承-运人的违约责任归责原则是严格责任原则,而《海商法》中海上货物运输合同承-运人的违约责任归责原则则需要进一步探讨。
目前,我国关于《海商法》中承-运人违约责任归责原则的主流观点是不完全过错责任原则。具体来说,承-运人的违约责任归责原则首先是过错责任。然而,《海商法》规定,由于承-运人受雇人的航海过失造成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运人可以免责。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受雇人的过失应由雇主承担责任,因此船长、船员的海上过失也算作承-运人的过失。在这种情况下,如果适用过错责任原则,承-运人应承担货物灭失或损坏的赔偿责任。然而,由于海上货物运输的特殊风险,《海商法》规定承-运人可以免责。因此,承-运人的过错责任原则存在一种例外情况,即不完全过错责任原则。
《海牙规则》中关于承-运人承担责任的基础规定在第4条第1款,规定了承-运人或船舶对不适航导致的货物灭失或损坏不负赔偿责任,除非这种不适航是由于承-运人未谨慎处理所致。换句话说,承-运人仅对由于其未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而导致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担赔偿责任。同款还规定,如果承-运人想要免除因不适航造成的货物灭失或损坏的责任,他需要证明自己已经尽到了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的义务,即证明在使船舶适航方面没有过失。根据这一规定,可以明显看出,在适航义务下,承-运人的责任基础是过错责任原则。然而,如果是由于承-运人未谨慎处理使船舶适航而导致的货物灭失或损坏,承-运人不能免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