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官庭审行为规范及相关要求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法官庭审行为规范及相关要求

点击数:6 更新时间:2025-09-30

 
367747
依据我国相关法律的规定,因为私法的严肃性,作为法官是非常不容易的,在庭审的各个的环节都必须公公正严谨。对于法官在审判的环节也有相关的法律规定。那么,法官行为规范中对于庭审的要求是什么呢?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相关知识的解答。

依据我国法律规定的要求,法官在庭审中需要遵守一系列规范和要求,以确保审判的公正性和效率。

根据《法官行为规范》第二十六条,法官在庭审中应当遵守以下基本要求:

(一)规范庭审言行,树立良好形象;

(二)增强庭审驾驭能力,确保审判质量;

(三)严格遵循庭审程序,平等保护当事人诉讼权利;

(四)维护庭审秩序,保障审判活动顺利进行。

此外,《法官行为规范》还对开庭前的准备、出庭时的注意事项等方面进行了规定。

开庭前的准备

在开庭前,法官需要完成以下准备工作:

(一)在法定期限内及时通知诉讼各方开庭时间和地点;

(二)如果是公开审理,应当在法定期限内及时公告;

(三)对于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应当及时审查,符合法定条件的应当准许,不符合条件的应当公开审理并解释理由;

(四)需要进行庭前证据交换的,应当及时提醒,并告知举证时限;

(五)对于当事人申请法院调取证据的,如果是当事人无法收集的证据,应当及时调查收集,不得拖延;如果证据调取不到,应当主动告知原因;如果是当事人可以自行收集的证据,应当告知其自行收集;

(六)法官应当自觉遵守关于回避的法律规定和相关制度,对当事人提出的回避请求不予同意时,应当向当事人说明理由;

(七)对于情绪激烈、矛盾容易激化的案件,法官应当在庭前做好工作预案,防止发生恶性事件。

出庭时的注意事项

在出庭时,法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准时出庭,不迟到、不早退、不缺席;

(二)在进入法庭前必须更换好法官服或法袍,并保持整洁和庄重,严禁着便装出庭;合议庭成员出庭的着装应当保持统一;

(三)如果设立了法官通道,应当走法官通道;

(四)一般情况下,在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公诉人等入庭后进入法庭,但如果这些人迟到、拒不到庭,则可以例外;

(五)不得与诉讼各方随意打招呼,不得与一方有特别亲密的言行;

(六)严禁酒后出庭。

庭审中的言行

在庭审中,法官需要遵守以下规范:

(一)坐姿端正,杜绝各种不雅动作;

(二)集中精力,专注庭审,不做与庭审活动无关的事情;

(三)不得在审判席上吸烟、闲聊或打瞌睡,不得接打电话,不得随意离开审判席;

(四)平等对待与庭审活动有关的人员,不与诉讼中的任何一方有亲近的表示;

(五)礼貌示意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发言;

(六)不得用带有倾向性的语言进行提问,不得与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争吵;

(七)严格按照规定使用法槌,敲击法槌的轻重应当以旁听区能够听见为宜。

对诉讼各方陈述、辩论时间的分配与控制

在庭审中,法官需要公平、合理地分配诉讼各方的陈述及辩论时间,具体要求如下:

(一)根据案情和审理需要,公平、合理地分配诉讼各方在庭审中的陈述及辩论时间;

(二)不得随意打断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等的陈述;

(三)如果当事人、代理人、辩护人发表意见重复或与案件无关,应当适当提醒制止,不得以生硬言辞进行指责。

当事人使用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

如果当事人使用方言或少数民族语言,法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如果一方只能讲方言,应当准许;如果另一方表示不通晓,可以由懂方言的人用普通话进行复述,复述应当准确无误;

(二)如果使用少数民族语言陈述,另一方表示不通晓,应当为其配备翻译。

当事人情绪激动,在法庭上喊冤或鸣不平

如果当事人情绪激动,在法庭上喊冤或鸣不平,法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重申当事人必须遵守法庭纪律,法庭将会依法给其陈述时间;

(二)如果当事人不听劝阻,应当及时制止;

(三)如果制止无效,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作出适当处置。

诉讼各方发生争执或进行人身攻击

如果诉讼各方发生争执或进行人身攻击,法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及时制止,并对各方进行批评教育,不偏袒任何一方;

(二)告诫各方必须围绕案件依序陈述;

(三)对于不听劝阻的,应当根据相关规定作出适当处置。

当事人在庭审笔录上签字

当事人在庭审笔录上签字时,法官需要遵守以下规定:

(一)应当告知当事人庭审笔录的法律效力,并将庭审笔录交给其阅读;如果当事人无阅读能力,应当向其宣读,确认无误后再签字、捺印;

(二)如果当事人指出记录有遗漏或差错,经核实后应当当场补正,并要求当事人在补正处签字、捺印;如果没有遗漏或差错不需要补正的,应当将其申请记录在案;

(三)未经当事人阅读核对,不得要求其签字、捺印;

(四)如果当事人放弃阅读核对,应当要求其签字、捺印;如果当事人不阅读也不签字、捺印,应当将情况记录在案。

宣判时的注意事项

在宣判时,法官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一)宣告判决,一律公开进行;

(二)宣判时,合议庭成员或独任法官应当起立,宣读裁判文书声音要洪亮、清晰、准确无误;

(三)如果是当庭宣判,应当宣告裁判事项,简要说明裁判理由,并告知裁判文书送达的法定期限;

(四)如果是定期宣判,应当在宣判后立即送达裁判文书;

(五)宣判后,法官不得对诉讼各方赞赏或指责,对诉讼各方提出的质疑,应当耐心解释。

案件不能在审限内结案

如果案件不能在审限内结案,法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如果需要延长审限,应当按照规定履行审批手续;

(二)应当在审限届满或转换程序前的合理时间内,及时将不能审结的原因告知当事人及其他诉讼参加人。

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

如果人民检察院提起抗诉,法官需要采取以下措施:

(一)依法立案并按照有关规定进行审理;

(二)应当为检察人员和辩护人、诉讼代理人查阅案卷、复印卷宗材料等提供必要的条件和方便。

延伸阅读
  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司法制度的组成
  2. 依照我国检察官法的规定,应当依法提请免除检察官职务的情形
  3. 慎用庭外和解制度
  4. 完善保险合同告知义务制度的思考
  5. 法官错误移送管辖权怎么办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法院宣判通知家属的法律规定
  2. 行政处罚程序的两种程序
  3. 法庭旁听的人员数没有限制
  4. 一、一审和二审新证据举证期限
  5. 行政上诉人明确拒绝陈述的后果
  6. 行政上诉人明确拒绝陈述的法律后果
  7. 行政诉讼补充证据的时限和审查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