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9-14
开庭审理是法官行使审判权、正确处理各种纠纷的一门艺术。法官的权威与法庭的环境、法官的形象、法官的业务素质和审判情况息息相关。要树立法院的权威,需要每个法官通过公正审理个案来体现。因此,法官在开庭审理案件时,应努力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法庭是审判案件的场所,规范的法庭可以增加威严气氛,产生权威的效果。除非有特殊需要,例如为了法律宣传或便民原则,选择特定场所开庭,其他案件应当在法庭开庭。庄严的法庭、审判员、书记员、当事人、证人、旁听人员等都有自己的法定位置,从心理上受到一定约束,才能更好自觉遵守各项纪律。
法官应统一着装,少带饰物。法官应穿着统一、庄重的法官服,以传递强大、严肃、公正的权威信息。在开庭时,应穿法官服,通过法官服将严肃、公正的信息传递给当事人及旁听人员。法官不应穿着便装开庭,以免混同于当事人缺乏权威性,影响对法院的印象。
法官应按时开庭,组织当事人开庭。准时开庭不仅体现纪律性,还能让当事人内心信赖法院。
法官要在庭审过程中举止端庄,精神振作,注意力高度集中。在庭审中要关掉呼机、手机等通讯器械,不要随意出入审判庭。法官的行为举止往往成为当事人关注的对象,因此法官要注意自己的举止,避免给当事人对公正性产生怀疑。
庭审语言是法官代表人民法院行使审判权的主要工具之一。法官应注意使用规范的语言,抑扬顿挫,体现出法官的秉公执法之风度。在庭审中,法官要注意言简意赅,语调适中,让当事人通过法官的言行产生信任感和对法律的敬畏感。法官的语言应当是法言法语,避免使用土语、俚语和含糊不清的语句,以保证当事人能够听清楚、听明白。
调解方法和技巧的推广,可以提高审判效率,减少双方当事人的对立情绪。法官在调解中应取得当事人的信任,透视其真实想法,正确分清是非责任,提出合理方案,促成双方达成协议。在调解过程中,法官要注意观察当事人的细节,耐心倾听他们的倾诉,善意地进行批评教育,以达到调解的目的。
审判的心理艺术是法官自觉有效地适用科学审判案件过程派生的,反过来又作用于审判实践的意识现象。法官应以高度的责任感控制好自己的感情,做到正直、沉着、冷静、理智对待庭审中出现的问题,不让感情干扰裁判结果。法官要了解不同当事人的心理,以更好地控制自己的感情,因势利导,解决纠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