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内容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民事诉讼法 > 审判程序 > 第一审普通程序法律知识

刑事诉讼程序规定的内容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6-06

 
420402
刑事诉讼程序规定是怎样的?其中相关的知识你都了解多少?在此手心律师网小编将会为大家详细带来其中相关的知识进行解读,希望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开庭审判决定和通知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查提起公诉的案件后,如果起诉书中明确指控了犯罪事实,应当决定开庭审判。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需要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并在开庭十日以前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在开庭之前,审判人员有权召集公诉人、当事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就与审判相关的回避、出庭证人名单、非法证据排除等问题了解情况并听取意见。这些活动的情况应当记录在笔录中,并由审判人员和书记员签名。

开庭通知和传唤

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及时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并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应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对于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提前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

开庭审理的公开性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在审判第一审案件时应当公开进行。但是,对于涉及国家秘密或个人隐私的案件,不得公开审理。对于涉及商业秘密的案件,当事人申请不公开审理的,也可以不公开审理。对于不公开审理的案件,应当当庭宣布不公开审理的理由。

人民检察院的支持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八十九条的规定,人民法院审判公诉案件时,人民检察院应当派员出席法庭支持公诉。

开庭程序

在开庭时,审判长需要查明当事人是否到庭,并宣布案由。同时,宣布合议庭的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辩护人、诉讼代理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的名单。此外,还需要告知当事人有权对合议庭组成人员、书记员、公诉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申请回避,并告知被告人享有辩护权利。如果被告人认罪认罚,审判长应当告知被告人享有的诉讼权利和认罪认罚的法律规定,并审查认罪认罚的自愿性和认罪认罚具结书内容的真实性和合法性。

陈述、讯问和发问

根据《刑事诉讼法》第一百九十一条的规定,公诉人在法庭上宣读起诉书后,被告人、被害人可以就起诉书指控的犯罪进行陈述,公诉人也可以对被告人进行讯问。被害人、附带民事诉讼的原告人、辩护人和诉讼代理人经审判长许可后,也可以向被告人发问。此外,审判人员也有权对被告人进行讯问。
延伸阅读
  1. 对现行立法的质疑:再审程序的审判程序设计不合理
  2. 刑诉证据的法律性及其表现
  3. 强制医疗的法律依据
  4. 死刑立即执行的法律规定
  5. 刑事案件的撤案程序

审判程序热门知识

  1. 行政处罚的定义和特点
  2. 管辖权异议的再审申请可行性分析
  3. 鉴定程序的启动方式及程序
  4. 开庭审理后是否可以申诉?
  5. 邻居损坏院墙:向城管大队投诉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6. 公示催告程序中的利害关系人及其权利
  7. 刑事附带民事诉讼的成立条件
审判程序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未成年刑事案件诉讼流程
  3. 刑事诉讼审查起诉的程序
  4. 刑事诉讼的二审程序
  5. 刑事诉讼的法庭审判程序
  6. 刑事诉讼的立案程序
  7. 刑事强制措施

诉讼文书合同下载

  1. 离婚房产分割起诉状范本
  2. 抚养权起诉状范本
  3. 行政答辩状范本
  4. 劳动仲裁先于执行申请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