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5-16
回迁房是指建立在国有出让土地上,为私有房屋被拆迁人或者公有房屋承租人安置的房屋。这些房屋目前尚未取得个人房屋权属证书,但将来一定能够取得。需要注意的是,本文所讨论的回迁房不包括建立在集体土地或者国有划拨上的旧村(居)改造房屋。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市房地产管理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下列房地产,不得转让:……(六)未依法登记领取权属证书的……”。该条的立法意图在于方便行政管理,而不是禁止预售商品房的再转让。只要出卖人有《拆迁协议》和《回迁证》,即取得对房屋的准所有权,有权对其所安置的房屋进行处分。因此,只要双方意思表示真实,不损害国家、集体或第三人利益,在取得《房地产证》之前,可以转让房屋,买卖双方签订的房地产买卖合同是有效的。
回迁房的买卖涉及到两次税费的缴纳:一次是原房主取得房屋所有权证书时需要缴纳的税费,另一次是原房主转让时产生的税费。对于房屋交易双方约定由买方负担交易税的约定,并不违反相关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因此,如果合同当事人约定由合同相对人或第三人实际缴纳税款,并不违反法律规定,也不损害国家利益,对其约定应认定为有效。
回迁房买卖无法办理预告登记,这为出卖人“一房数卖”提供了漏洞。一旦房价上涨,违约成本过低,出卖人有可能将房屋出售给他人。在房屋买卖合同有效的情况下,只有办理了交付或者登记手续,才能产生物权变动的法律效果。出卖人将商品房数次出卖所签订的合同,不违反法律的禁止性规定,均应当是有效的合同。购买回迁房时要特别注意这一点。
签订回迁房买卖协议时,出卖人并没有取得房产证,无法办理过户手续。因此,一定要约定房产过户的时间,并明确自取得房产证之日起办理房屋所有权的转移手续。同时,在签订回迁房买卖协议时,要确定具体的交房时间。如果房屋是现房,则可以约定缴纳首付款之日即为交房时间。
没有房产证的房屋买卖存在许多风险,因此违约责任的规制非常重要。但要求违约方承担违约责任需要缴纳法院诉讼费用、律师费等成本,并且需要花费时间。如果买方留有尾款(尤其是大额尾款),而卖方认为违约所得小于尾款时,买方的违约机会将会大大降低。当然,具体如何留尾款并顺利完成买卖协议的签订,需要房产经纪人或买方具备较高的谈判技巧。
根据实践经验,回迁房一般属于夫妻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根据婚姻法的有关规定,该房产应属于夫妻共同财产,一方处分应当得到另一方的同意,否则可能产生两类法律后果。首先,如果房价上涨,而配偶以不同意出售房屋为借口,则可能导致无效的法律后果。其次,如果在过户之前,卖方夫妻离婚,则涉及到共同财产的分割问题。只要卖方配偶签名,并辅之以必要的条款,就可以基本上预防这两种情况的发生。
由于回迁房房产证的取得具有一定的不确定性,如果卖方发生不测,该回迁房就可能作为遗产由继承人分割。因此,在回迁房买卖协议中,尽量让卖方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签字,以表明对卖方出售行为的认可和对继承权利的放弃。一般而言,顺序继承人包括配偶、父母和子女。在要求卖方的第一顺序继承人签字时,需要特别注意言辞和技巧,以免引起不愉快。
回迁房的购买与期房转让一样存在一定的风险。如果购房者打算购买尚未取得房产证的回迁房(商品房),建议在购房前多加考虑,了解相关政策后再进行购买。尽量规避风险,保障自身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