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5-26
劳动合同的签订和履行必须遵守法律、法规的规定。如果签订合同时所依据的法律、法规发生修改或废止,合同可能与法律、法规不一致甚至违法,导致合同无效。因此,根据法律、法规的变化,变更劳动合同的相关内容是必要且必须的。
用人单位根据上级主管部门批准或市场变化可能会调整经营策略和产品结构,这可能导致撤销某些工种或产品生产岗位,并用新的工种或岗位替代,从而改变原劳动合同的签订条件。
如果劳动者的身体健康状况发生变化,或劳动能力部分丧失,导致无法履行原劳动合同或继续履行原合同对劳动者不公平,原劳动合同可能需要变更。
如果劳动者所在岗位与其职业技能不相适应,或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得到提高,可能会导致原劳动合同无法继续履行或继续履行对劳动者不公平,因此需要变更劳动合同。
劳动关系是双方当事人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形成的权利义务联系,其实现受国家强制力保障。劳动关系的一方必须加入某一用人单位,并遵守单位的劳动规则;而用人单位则必须按照劳动者的劳动数量或质量给付报酬,提供工作条件,并改善劳动者的物质文化生活。
根据劳动保障部《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劳社部发〔2005〕12号)规定,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具备以下情形之一,劳动关系成立:
如果用人单位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可参考以下凭证确认劳动关系:
其中,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的是与工资支付、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相关的凭证。
如果劳动者无法提供与仲裁请求有关的证据,仲裁庭可要求用人单位在指定期限内提供。如果用人单位未按期提供,应承担不利后果。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和劳动合同的约定,明确相互间的权利义务,形成劳动法律关系。例如,劳动者与用人单位签订合法的劳动合同或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变更原来确定的权利义务内容。变更劳动法律关系可以是主体双方意思一致的合法行为,也可以是主体一方的违法行为,还可以是事件。例如,双方协商变更劳动合同的内容。
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是指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根据劳动法律规范,终止相互间的劳动权利义务关系。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可以是行为人的合法行为、违法行为或事件。例如,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