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广告诋毁竞争对手 不正当竞争应赔偿损失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其它经济类法律 > 广告法 > 广告活动法律知识

虚假广告诋毁竞争对手 不正当竞争应赔偿损失

点击数:4 更新时间:2025-03-14

 
357089

某电器公司3、4月间在某期刊媒体上连续发布六期产品广告,其中附“郑重声明”称:“本公司某某系列电器,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产品,目前市场出现了‘××’等多个仿冒产品,严重侵害了我公司权益,请广大消费者辨明真伪。某电器公司”。广告发布后,“××”品牌的产品在江西市场顿时遭受重创,经销商纷纷提前解除合同,终止销售并退回货物。于是,“××”公司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某电器公司在报刊上或其他媒介上公开赔礼道歉、消除影响、恢复名誉,并赔偿经济损失,该公司向法院提供了其拥有相关产品专利权的证明文件及其他认证文书。同时,该公司还向工商行政管理机关举报了该公司及期刊媒体发布虚假广告的违法事实,工商行政管理机关经过调查核实后依法对上述媒体发布虚假广告的行为做出了行政处罚决定。

张振合律师评析:

首先,上述案件中某电器公司的行为属于《反不当竞争法》所禁止的诋毁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那么什么是不正当竞争呢?所谓不正当竞争行为,是指经营者在市场交易过程中违反自愿、平等、公平、诚实信用的原则和公认的商业道德,损害其他经营者的合法权益,扰乱市场秩序行为。市场离不开自由竞争,但竞争不能无序,其必须在法律所允许的范围内进行。不正当竞争行为恰是背离诚实信用、破坏公平公正原则,置商业道德于不顾,为法律所不允许的一种竞争行为。其直接受害者是其他经营者,使其他经营者处于不利的竞争地位,失去很多正当的交易机会,甚至造成竞争能力丧失以至退出市场交易。同业竞争秩序受到扰乱,进而扰乱整个社会经济秩序,不正当竞争行为对市场经济的危害不容小觑。

所谓诋毁商誉,则是指经营者为了占有市场,通过广告和其他方式,以虚假宣传的手段故意制造和散布有损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与产品或服务声誉的虚假信息,诋毁其法人人格,使其无法参与正常的交易活动,削弱其市场竞争能力,从而使自己获得竞争优势的不正当竞争行为。商业信誉对于经营者开展经济活动至关重要,是社会对经营者商业道德、商品品质、价格、服务等方面的积极评价,能够为经营者带来巨大的经济利益以及市场竞争中的优势地位。诋毁商誉的行为损害了竞争对手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扰乱了社会经济秩序。《反不正当竞争法》共列举了11项不正当竞争行为,其规定规定:经营者不得捏造、散布虚伪事实,损害竞争对手的商业信誉、商品声誉。由此可见,诋毁商誉行为是我国法律法规所明令禁止的。结合本案情况,某电器公司的前述行为很显然属于故意捏造虚伪事实,虚假宣传诋毁“××”公司商誉的不正当竞争行为。

?

延伸阅读
  1. 如何举报商品虚假宣传
  2. 虚假广告能要求赔偿吗
  3. 虚假荣誉宣传如何处罚
  4. 关于网络广告不正当竞争行为及其规则
  5. 虚假广告的危害性包括了哪些

广告法热门知识

  1. 近日,深圳“鸽笼房”营销广告词被罚款,市场监管委公布典型案例
  2. 广告发布合同
  3. 广告审查员制度是什么
  4. 炒货店被罚20万只因广告带“最“字
  5. 商家发布虚假广告误导消费者如何处罚
  6. 虚假广告罪法院如何判
  7. 未建立健全广告制度或违规收费怎么处罚
广告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