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5-01-15
跨国公司进入中国制造业是一种综合性的投入,包括资金、产品、服务、技术、品牌、人才、市场、管理、机制、理念甚至文化。实践表明,世界500强或国际同行业领先的跨国公司代表了全球先进的技术、管理、机制和理念。与跨国公司合作,与其理念、机制、管理、技术对接是至关重要的。这对中国制造业企业来说是一项重要的“无形资本”,通过这种对接可以实现利用国际上最先进的“无形资本”来发展中国最大的“有形资本”。
2002年,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首次突破3万亿元,达到31482亿元,比上年增长12.6%,增速比上年加快2.7个百分点,成为自1997年以来增长最快的一年。在40个工业行业大类中,电子及通信设备制造业、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业、化学工业、电气机械及器材制造业、纺织工业、普通机械制造业以及冶金工业等7个行业对全国工业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8.5%,拉动增长7.4个百分点。这7个行业恰好是跨国公司直接投资最为集中的行业,因此二者之间存在高度的相关性。
跨国公司的新一轮国际产业转移具有项目规模大、技术含量高、出口产品多、投资领域广以及投资方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提升中国制造业增长质量起到了全方位的作用。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为例,近一两年来,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连续创新高,占全国外贸出口比重已超过20%,个别省市区甚至更高,如北京市在2002年达到40%。据统计,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主要分布在美国、欧盟、日本、韩国、新加坡等国家和地区,约占中国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市场的70%。通过吸引大规模的跨国公司直接投资及其所带来的前沿技术,以引进外国技术和投资扩大高新技术产品出口,这成为中国制造业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增长的基本模式。
外国直接投资在中国工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据统计,2002年外商投资企业出口占全国出口总额的52%,外商投资企业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26%,外商投资企业工业销售收入占全国工业销售收入的28%,外商投资企业所得税收入占全国企业所得税收入的20%。
与中小企业不同,大型跨国公司投资具有上下游一体性、规模性和集中性等特点,往往处于控股地位。大量外国直接投资进入,导致中国GDP和GNP之间的差距不断扩大,尤其在苏州、昆山等地更为显著。因此,有人担心跨国公司对中国制造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的安全构成一定的威胁。作为受资国的人民,我们对跨国公司进入感到担忧。然而,作为投资方所在地政府,他们更担心跨国公司将本国财富转移出去,从而“掏空”国民经济。跨国公司的国际产业转移只是表面现象,其背后涉及国际研发转移和国际技术转移,同时还带来投资国的就业转移、纳税转移和收入转移。因此,从全球化的角度来看,对于国家经济而言,对外投资的风险比引进外资更大。目前,有一种观点认为,就业是一个国家最大的经济安全问题。国际产业转移实际上是就业从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因此,这无疑提高了受资国的经济安全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