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联企业的内部贸易结算所带来的转移定价风险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3-21
跨国公司的内部交易和结算系统
跨国公司在对外进行贸易时,往往涉及母公司和子公司之间的交易,或者子公司之间的交易。这些交易通常采用全球统一的结算系统,并在一定时间段内进行结算。然而,这种结算方式与我国的管理原则和核销模式不符,也与货物流和资金流一一对应的核销模式不符。此外,由于收汇周期较长,往往与企业自求外汇平衡的要求相冲突。因此,国内的子公司仍然需要逐笔结算、逐笔收付、逐笔核销。然而,由于跨国公司的国际贸易往往是公司内部的贸易,并且资金结算往往在关联企业之间进行,因此跨国公司在转移资金和避税方面具有独特的工具,即转移定价。
转移定价的定义和特点
转移定价是指跨国公司关联企业在国际交易中为了确保利益最大化而在内部私下确定的价格。特别是在技术贸易和服务贸易方面,转移定价的可能性更大。这些价格由跨国公司内部确定和操纵,具有很大的隐蔽性。
转移定价的国际难题和影响
转移定价是一个长期存在的国际难题。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一直是跨国公司利用转移定价进行避税的主要受害国。根据2001年美国政府的估计,由于跨国公司滥用转移定价,美国政府损失了530亿美元的税收。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美国规定对纳税人使用不合理的转让定价将进行税收调整,并处以罚金。随着外资大量涌入我国,转移定价问题在我国也日益突显。
转移定价的影响和应对措施
根据一家知名会计师事务所的估计,30%的在华跨国公司从未缴纳所得税,80%的跨国公司存在逃漏税行为,40%的外资企业虚亏实盈。这些数据表明,转移定价问题对我国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作为监管下游的外汇局,在鉴别转移定价的真实性方面处于弱势地位。目前,外汇核销的目的是为了事后监管交易的真实性,但跨国公司的内部转移定价使得核销制度形同虚设。跨国公司可以通过高报出口和低报进口等方式增加子公司的收入,在子公司享受税收优惠期之后,又可以通过相同的方式降低子公司的收益。此外,转移定价还可以用于粉饰报表。在这种情况下,跨国公司企业的进出口商品价格由境外母公司掌握,外界无法获得交易的真实价格。外汇局作为维护国际收支平衡的机构,应与海关、税务部门建立合作机制,共同解决转移定价问题。外汇局可以借鉴国税局和海关的处理方法,及时关注跨国公司价格转移所带来的异常外汇流动,并与海关、税务部门协同合作,堵住问题的源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