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5 更新时间:2024-09-29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雇主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应根据劳动者在该单位工作的年限,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对于工作满六个月以上但不满一年的,按照一年计算;对于工作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金。然而,在实践中,许多雇主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以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或基本工资作为计算基数,从而侵害了劳动者的合法权益。因此,有必要理解“工资”的含义。
根据《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若干问题的意见》(劳部发[1995]309号)第五十三条的规定,劳动法中的“工资”是指雇主根据国家相关规定或劳动合同的约定,以货币形式直接支付给劳动者的劳动报酬。一般来说,工资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加班加点工资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在实践中,劳动者的工资通常分为基本工资、应发工资和实发工资三个部分。
基本工资是雇主为劳动者设定的底薪,通常不包括加班工资、津贴、补贴和福利待遇等其他额外报酬。应发工资是指劳动者根据法律规定应当获得的全部工资,包括基本工资、加班工资、奖金、津贴等。实发工资是劳动者每月实际获得的工资,通常会扣除一些费用,例如代扣代缴的社会保险费和所得税,以及扣除的伙食费和房租费等。因此,劳动者实际到手的工资往往少于应发工资。
在计算经济补偿金时,应以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作为计算基数,而不是以基本工资或实发工资为基数。基本工资仅仅是劳动者工资的一部分,不能作为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同样,实发工资也不能真实反映劳动者的工资水平,例如雇主不按规定支付加班费或克扣工资等违法行为,都会导致实发工资低于劳动者实际应得的工资。因此,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应以劳动者的应发工资为基数。
某公司由于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与部分员工解除劳动合同。其中,员工李某与公司发生争议,主要是关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问题。李某每月实际获得的工资为1900元,其中包括基本工资1300元、加班工资300元、岗位津贴200元和住房补贴100元,公司每月扣减伙食费100元,实际发放给李某的工资为1900元。李某要求按照2000元的标准计算经济补偿金,而公司最初要求按照1300元的标准计算,后来同意按照1900元作为基数计算。
然而,根据法律规定,公司要求以李某的基本工资1300元计算经济补偿是不符合规定的。同样,以1900元作为基数也是错误的。尽管李某每月实际到手的工资为1900元,但这是在扣减伙食费后的工资额,并不是李某应得的工资。因此,应以2000元作为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