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3-20
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倾销行为在国际贸易中具有双重性质。一方面,企业根据不同地区市场的需求弹性制定商品价格,对需求弹性小的市场实行高价策略,对需求弹性大的市场实行低价策略。因此,不同地区市场之间的价格差异是合理的。另一方面,倾销行为,尤其是具有掠夺性意图的倾销,可能对进口地区的同类或类似产品工业造成损害或威胁,具有不公平竞争的性质。
长期以来,学者们一直在争论倾销与反倾销的合理性。然而,许多国家仍然制定和实施反倾销法,以抵制和制裁可能对本国工业造成损害的他国商品的倾销行为。尽管最初制定反倾销法的目的是维护公平贸易原则和保护国内工业,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和完善,反倾销法已经成为许多国家限制进口和推行贸易保护主义政策的主要手段之一,尤其是在主要发达国家。即使在关贸总协定和世界贸易组织的框架下,原本是为了预防和禁止滥用反倾销措施,乌拉圭回合达成的《反倾销协议》也为成员国运用反倾销措施实施贸易保护主义政策提供了合法依据。因此,该组织在某种程度上也为加强某些成员国的反倾销法的贸易保护主义功能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
在欧美各国,反倾销法不仅保留了一些不太合理的规定,而且其内容越来越严密和完善。
在反倾销法中,正常价值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概念,用于确定受诉进口产品是否构成倾销,并决定倾销幅度和征收的反倾销税额。因此,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至关重要。
通常情况下,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有三种: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向第三国出口价格和构成价值。在欧美反倾销实践中,第二种方法很少使用,因为他们认为如果受诉进口产品在进口国市场倾销,那么它很可能也在第三国市场倾销。因此,为了更多地采用构成价值作为确定正常价值的方法,欧美反倾销法对使用出口国国内市场价格的方法规定了较为严格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