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4 更新时间:2024-08-07
工作时间,又称劳动时间,是指法律规定的劳动者在一昼夜和一周内从事劳动的时间。工作时间的长度由法律直接规定,或由集体合同或劳动合同直接规定。劳动者或用人单位不遵守工作时间的规定或约定,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我国法律法规对限制延长工作时间的具体措施作了规定:
根据我国劳动法第四十一条的规定,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可以延长工作时间的,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企业在特殊情况下组织加班加点,应当事前提出理由,计算工作量和加班加点的职工人数,在征得同级工会组织同意后办理审批手续。
加班加点延长工作时间的审批权限由各省、市、自治区人民政府和国务院各部门研究确定。
根据劳动法的规定,严格制止企业滥发加班加点工资。首先,在法定节日、公休假日中加班,原则上要求安排补假,不发加班工资;对法定节日加班,确实不能安排补休的,对加班工资的发放也规定了严格的限制条件。其次,规定要严格控制企业发放的加班工资总额,企业主管部门应根据企业的生产情况核定全年发放的加班工资总额,并报当地劳动部门审批。企业发放的加班工资总额超过核定限额部分,应从核定的可用于当年发放的奖金总额中扣除。
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要认真核定与审批企业提出的加班计划和加班工资总额。在核定企业全年加班工资总额时,应抄送当地银行以便监督执行。未经核定加班工资限额的,银行不得支付加班工资。同时,要求各级企业主管部门和劳动部门加强监督检查,对于违反规定和财经纪律,滥发加班工资的单位和滥批加班工资的部门,要严肃处理,坚决纠正,对严重违法乱纪的相关领导人员,给予纪律处分。
禁止安排未成年工、怀孕女工和哺乳未满12个月婴儿的女职工在正常工作日以外加班加点。
根据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随意或强迫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劳动行政部门将给予警告、责令改正,并可处以罚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