涉外仲裁的修改与完善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国际公法 >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 > 国际争端非强制解决方法法律知识

涉外仲裁的修改与完善

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9-27

 
33541
中国仲裁法虽然采用了双轨制,但有关国际仲裁的规定太过简单,且视角单一。首先,仲裁法第七章的标题应改为“国际仲裁的特别规定”。通常认为,广义的“国际”一词涵盖“涉外”,但“涉外”一词无论如何不等于“国际”,喜用“涉外”似乎也是改革开放以来立法领域的中国特色。而其他国家的仲裁法在规定国际仲裁事项时,鲜有使用“涉外仲裁”这一术语。仲裁法仅提及“涉外”仲裁,使得中国的仲裁制度似乎国别性太强,不利于中国国际商事仲裁制度的国际化。其次,关于国际事项的仲裁裁决的执行或撤销的审查条件,应增加公共秩序保留条款。也就是说,仲裁法在此点上应全面准用1991年民事诉讼法第二百六十一条的规定,而不仅仅是准用该条的第一款。在国际私法上,弱化公共秩序条款的作用是近年来较明显的势头,但这并不等于应该完全放弃公共秩序这道安全阀,1994年仲裁法第七十、七十一条在此点上存在漏洞。

关于国际仲裁的法律规定

1. 仲裁协议准据法的规定

仲裁协议作为一种合同,应当适用一般合同法律适用原则,无需特别规定。然而,许多国家的仲裁立法,如中国1994年仲裁法,未单独规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基层法院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仲裁法实施后的实践,缺乏明确的仲裁协议准据法常常导致法院无法确定适用法律或将其作为竞争管辖权的借口。

近年来,中国最高法院已将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是一种进步,但尚不够完善。未来的仲裁法应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或在无此选择时,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此外,应采用类似瑞士的“尽量使其有效原则”,为仲裁协议规定多种可适用的准据法,以尽可能实现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也采纳了这一做法。

2. 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规则及确定仲裁程序准据法的自由

在国际仲裁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实践都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强制法律的情况下自由选择仲裁程序和确定仲裁程序准据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自1998年以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的仲裁规则。

仲裁的契约性使其与诉讼不同,当事人不仅在实体问题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且在程序问题上也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双重当事人自主权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特点,也是自由经济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中国内地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仲裁中心,未来的仲裁法有必要赋予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规则和仲裁程序准据法的自由。

延伸阅读
  1. 涉外仲裁裁决撤销和不予执行的程序
  2. 涉外仲裁和其他争议解决方式
  3. 我国涉外仲裁的司法支持和监督
  4. 需要执行的财产不在我国领域内如何处理
  5. 当事人如何在涉外仲裁中使自己的合法权益得到保护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热门知识

  1. 保管合同纠纷是否属于侵权纠纷
  2. 论国际商事仲裁中的法院干预
  3. 仲裁与调解相结合——我国仲裁的特色
  4. 国际商事仲裁协议的法律效力普遍承认
  5. 涉外仲裁裁决司法审查结论的法律效力
  6. 国际商事管辖权异议概述
  7. 遇到自然灾害或申请人重病的情况,复议申请期限能延长吗
国际争端解决机制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