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5 更新时间:2024-09-27
仲裁协议作为一种合同,应当适用一般合同法律适用原则,无需特别规定。然而,许多国家的仲裁立法,如中国1994年仲裁法,未单独规定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种情况下,由于中国基层法院处理国际事务的能力以及仲裁法实施后的实践,缺乏明确的仲裁协议准据法常常导致法院无法确定适用法律或将其作为竞争管辖权的借口。
近年来,中国最高法院已将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这是一种进步,但尚不够完善。未来的仲裁法应规定当事人选择的法律或在无此选择时,仲裁地法作为仲裁协议的准据法。此外,应采用类似瑞士的“尽量使其有效原则”,为仲裁协议规定多种可适用的准据法,以尽可能实现当事人的仲裁意愿。中国国际私法学会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私法示范法》也采纳了这一做法。
在国际仲裁中,几乎所有国家的实践都允许当事人在不违反强制法律的情况下自由选择仲裁程序和确定仲裁程序准据法。中国国际经济贸易仲裁委员会自1998年以来,也在一定程度上允许当事人选择适用的仲裁规则。
仲裁的契约性使其与诉讼不同,当事人不仅在实体问题上享有充分的自主权,而且在程序问题上也有充分的自主权。这种双重当事人自主权是现代国际商事仲裁的重要特点,也是自由经济的必然结果。为了使中国内地成为有竞争力的国际仲裁中心,未来的仲裁法有必要赋予当事人选择仲裁程序规则和仲裁程序准据法的自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