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过劳死如何进行合理赔偿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工伤赔偿 > 工伤赔偿标准法律知识

员工过劳死如何进行合理赔偿

点击数:39 更新时间:2024-07-25

 
334611

过劳死是否工伤认定问题

虽然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过劳死"是否属于工伤范畴,但有人呼吁将其纳入工伤保障范围,加大对劳动者的保护力度。然而,在工伤认定中,已经包含了部分"过劳死"情况。

工伤认定标准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规定,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过抢救无效死亡,可以认定为工伤。

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其中包括"过劳死"的情况。因此,要认定"过劳死"为工伤,需要考虑是否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发生。

家属维权措施

首先,家属应争取将劳动者的"过劳死"认定为工伤。一旦认定为工伤,家属可以通过工伤保险基金获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如丧葬补助金、一次性工亡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金等。如果用人单位未为劳动者缴纳工伤保险,这些待遇将由用人单位承担支付责任。

其次,如果劳动者的"过劳死"无法被认定为工伤,家属可以向用人单位主张相应权益。在维权过程中,家属需要举证证明用人单位安排的工作任务过重,工作量超过相应定额,并且劳动者的加班时间过长,远超过社会平均工作时间等。

我国关于"过劳死"的规定

我国目前对于"过劳死"的规定还是一片空白。虽然相关文件中提到可以将"过劳死"认定为工伤,但具体规定并不明确。

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过抢救无效死亡,可以视为工伤。如果放宽48小时的时间限制,就有可能将"过劳死"认定为工伤。

此外,1965年全国总工会劳动保险部的文件和1996年劳动部办公厅的复函也体现了将"过劳死"按照工伤处理的精神。根据劳动部《企业职工工伤保险试行办法》第八条规定,只要能够证明劳动者是由于工作过度紧张造成的突发疾病死亡或丧失劳动能力,就应当认定为工伤,获得工伤保险待遇。

然而,2011年开始施行的新《工伤保险条例》取代了上述办法,并没有明确规定关于"过劳死"的法律问题,只保留了48小时视为工伤的规定。这是中国法律的一大空白,不容忽视。

员工过劳死的赔偿

根据我国《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规定,如果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上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内经过抢救无效死亡,可以被视为工伤。如果符合这一条件,劳动者可以获得工伤保险赔付,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

工亡赔偿金按照上年度城镇居民年可支配收入的二十倍计算,丧葬费按照统筹地区在岗职工6个月的工资计算。如果单位未缴纳工伤保险,赔偿责任由单位承担。

目前,我国法律只对加班薪酬进行了规范,对于超负荷劳动引起的"过劳死"并没有明确规定,劳动者的保护还停留在经济层面,未能涵盖生命安全。超负荷劳动是"过劳死"的主要原因,但用人单位却不承担任何法律风险。这种"过劳无责"加剧了"过劳用工"的问题。因此,我们应该将劳动者的休息权提升到更高的保护层面,及时修订《工伤保险条例》,将"过劳死"纳入工伤范畴,使"过劳"职工能够享受工伤待遇,增加用人单位的法律责任,根除用人单位安排劳动者加班的不良行为,促进社会的公平正义与和谐发展。

以上是关于员工过劳死赔偿的相关法律知识。如果您有其他法律问题,欢迎咨询手心律师网,我们将为您提供专业的法律帮助。

延伸阅读
  1. 工伤认定申请与时效问题
  2. 农民工工伤处理程序
  3. 工伤认定申请的时限规定
  4. 有工伤认定但未做伤残鉴定怎么赔偿
  5. 工伤鉴定所需的血液检测

工伤赔偿热门知识

  1. 单位未足额缴纳工伤保险费的法律后果及赔偿责任
  2. 父亲死亡赔偿金的分配方式
  3. 交通事故引发的医疗费用纠纷及法律责任
  4. 工伤保险条例规定的职工工伤医疗费用报销手续
  5. 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有时间限制吗
  6. 因上班发生车祸导致死亡应该如何赔偿
  7. 35年前工伤致残获赔,再请求赔偿是否获支持
工伤赔偿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室内装修合同范本
  2. 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协议书
  3. 第三人民事答辩状范本
  4. 工伤认定答辩状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