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3
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因人身伤害而无法工作,导致经济损失的一种间接损失。赔偿误工费是为了补偿受害人的损失而进行的法律救济措施。具体而言,误工费是指受害人因伤无法工作而无法获得劳动报酬所导致的损失。赔偿误工费体现了民法侵权法中填补受害人损失的原则。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应由其雇主提供受害人最近一年的工资单和营业执照副本的复印件,并加盖单位公章。
该证明文件应包括受害人在单位工作的时间、职务以及最近一年的平均月工资。
对于没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可以提供过去一段时间(前三年)的收入状况证明。
该证明文件应包括从事的行业、工作地点以及工作内容,并提供相关政府部门出具的证明文件。
通常情况下,根据医疗机构提供的病历或出院小结来确定误工时间。
该证明文件应包括医疗机构提出的休息时间建议、加强营养的建议以及需要专人护理的建议。
受害人所在的工作单位可以出具关于受伤人员误工时间的证明,并加盖单位公章。
即关于误工时间的司法鉴定文书。可以申请司法鉴定机构对误工期长短进行鉴定,并凭借鉴定文书确定误工时间。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条的规定,误工费的确定应基于受害人的误工时间和收入状况。
误工时间应根据受害人接受治疗的医疗机构提供的证明来确定。对于因伤致残而持续误工的受害人,误工时间可以计算至定残日的前一天。
对于有固定收入的受害人,误工费应按照实际减少的收入来计算。对于无固定收入的受害人,应按照其最近三年的平均收入来计算。如果受害人无法提供最近三年平均收入的证明,可以参考所在地相同或相近行业上一年度职工的平均工资来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