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仲裁的法律规定及相关事项
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4-11-04
与劳动仲裁有关的法律规定
处理涉及民办非企业单位劳动争议纠纷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企业、个体经济组织、民办非企业单位等组织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关系,包括劳动合同的订立、履行、变更、解除或终止,适用本法。因此,涉及民办非企业单位与劳动者之间的劳动争议纠纷,应依照《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进行处理。
确定一裁终局标的额标准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一)项的规定,对于追索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赔偿金的争议,其金额不得超过当地月最低工资标准十二个月的金额,仲裁裁决将作为终局裁决。一般来说,应以当事人申请仲裁时提出的各项请求的总金额为标准,确定该申请是否属于一裁终局的范围。在最低工资标准调整后,新受理的案件应根据新标准来确定裁决效力,调整自最低工资标准公布之日起生效。
确定一裁终局事项标准
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条第一款第(二)项的规定,对于因执行国家劳动标准在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等方面引发的争议,仲裁裁决将作为终局裁决。因此,执行国家劳动标准所产生的纠纷属于一裁终局的范围。
处理既有一裁终局又有非一裁终局事项的争议内容
当事人在同一起仲裁案件中的争议内容涉及多个方面,既包括法定一裁终局的争议,又包括非法定一裁终局的劳动争议事项时,一般不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七、四十八、四十九条关于终局裁决的规定。当事人双方对裁决内容不满意的,均可在法定期限内依法提起诉讼。
处理劳动者起诉一裁终局裁决,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的情况
根据《调解仲裁法》第四十八条的规定,劳动者对一裁终局裁决不服的,可以在收到仲裁裁决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在此之前,中级法院不受理用人单位申请撤销仲裁裁决的申请。因为劳动者一旦起诉,仲裁裁决将失去法律效力,用人单位的撤销申请也就没有意义。因此,如果劳动者起诉,基层法院应对整个劳动争议进行全面审理。如果劳动者在起诉后撤诉,并经征询用人单位意见,用人单位要求继续审理的,人民法院可以不准许撤诉,并继续审理整个案件;如果用人单位认为不需要继续审理,可以准许劳动者撤诉,仲裁裁决将相应产生法律效力。
处理劳动者申请执行一裁终局裁决,用人单位申请撤销的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