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一宗工程纠纷案件的法律评析
点击数:17 更新时间:2024-08-14
一、基本案情
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合同关系
被告辽宁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开发公司”)与原告浙江XX建设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施工单位”)签订了工程建设施工总承包合同(以下简称“施工合同”),约定由施工单位对某某商住项目进行施工建设。随后,施工单位与自然人蔡XX签订了建设工程内部承包协议(以下简称“内部承包协议”),约定由蔡XX进行内部承包建设。合同履行过程中,开发公司认为施工单位垫付资金不足,施工进度缓慢,解除了与施工单位之间的施工合同。双方遂发生纠纷,施工单位将开发公司起诉到辽宁省高级人民法院,要求开发公司继续履行施工合同,支付已完工程款项,并提出索赔共计3100万元。
双方基本意见
原告施工单位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施工合同合法有效,双方应该严格遵守。被告没有合法理由,采取胁迫手段单方面解除施工合同是违法的,并且被告未能按时支付工程款,给原告造成了巨额损失,已构成违约,要求法院支持原告诉讼请求。被告开发公司抗辩:原告将工程非法转包给个体包工头蔡XX已构成根本违约,被告解除施工合同于法有据;被告并未拖欠原告工程款,只是将工程款直接支付给了实际施工人——包工头蔡XX。因此,为查清案件事实,请求追加蔡XX为第三人。法院遂追加蔡XX为第三人。蔡XX提出抗辩:第三人与原告只是挂靠关系,不是内部承包关系,第三人才是工程的实际施工人,被告向第三人支付工程款合理合法。
二、双方意见分析
原告施工单位观点
原告认为,原、被告之间签订的施工合同合法有效,被告单方面解除合同违法,并且未按时支付工程款,已构成违约。原告提供了以下证据支持其观点:1. 施工合同经过了招投标程序,并且已备案。2. 原告投入了大量资金、机械设备和人力资源,并组建了工程项目管理部。3. 原告购买的主要材料发票上注明付款人为原告,发票全部在原告手中。
被告开发公司观点
被告认为,原告将工程非法转包给个体包工头蔡XX已构成根本违约,被告解除施工合同合法。被告提供了以下证据支持其观点:1. 原告与第三人蔡XX签订了内部承包协议,约定由蔡XX进行内部承包建设。2. 被告并未拖欠原告工程款,而是将工程款直接支付给了实际施工人蔡XX。3. 为查清案件事实,被告请求追加蔡XX为第三人。
第三人蔡XX观点
蔡XX认为,第三人与原告只是挂靠关系,不是内部承包关系。蔡XX提供了以下证据支持其观点:1. 蔡XX并非原告公司员工,与原告没有签订劳动合同,而是通过挂靠关系参与工程施工。2. 蔡XX经常寻求有资质的企业请求挂靠,并支付一定的管理费。3. 蔡XX在挂靠到原告公司之前曾找到另一家施工单位,但因资金问题未能合作,该施工单位及其负责人提供了相关书面证据证明这一事实。
三、案件分析
本案中形成了三种不同观点,但笔者支持第三种观点。以下是对各观点的分析和理由:
第一种观点:原告与被告之间的合同关系合法有效
该观点认为,施工合同经过招投标程序并备案,原告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资源,购买的主要材料发票上注明付款人为原告。然而,这些证据并不能证明原告实际进行了工程建设,也不能排除原告将工程转包给第三人的可能性。
第二种观点:原告非法转包工程,被告解除施工合同合法
该观点认为,原告未进行实际施工建设,没有投入资金、没有组建施工管理队伍、没有采购材料,而是将工程转包给了第三人蔡XX。然而,这一观点忽略了原告与第三人之间签订的内部承包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责和管理费用。
第三种观点:第三人是实际施工人,与原告存在挂靠关系
笔者同意第三种观点,认为第三人与原告之间存在挂靠关系。以下是支持这一观点的理由:1. 第三人借用了原告企业的资质,并以原告的名义对外承揽工程。2. 第三人投入了大量资金,并提供了相关支付凭证,而原告所声称的资金投入仅有发票,并不能证明实际支付。3. 原告与第三人签订了内部承包协议,约定了双方的权责和管理费用。4. 被告与原告解除施工合同后,继续由第三人对工程进行施工,进一步证明了第三人的实际施工人身份。最终,本案通过调解解决,调解方案确认了第三人的挂靠行为,并要求其向原告支付欠款及利息。虽然没有通过判决确认挂靠的法律事实,但调解方案印证了挂靠的实质法律关系。原告同意调解方案,进一步证明了本案中第三人的实际施工身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