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11-12
协调是一种解决争议的有效方式。在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下,争议方可以明确解决造价争议中涉及的定额套用、工程量计算规则、材料价格调整、费率标准、工程造价文件时效性等问题。通过造价管理部门的协调,争议方的造价纠纷可以得到解决。采用协调方式解决争议的原因通常是争议方对计价依据、相关造价政策的理解不够,或者对造价管理部门的专业知识权威性有信任,或者依赖政府部门的行业管理和行政手段。
仲裁是一种具有法律约束力的书面裁决方式。争议方可以根据合同约定或争议发生后达成的书面协议,将争议问题提交仲裁机构进行仲裁。一旦裁决作出,当事人就不能再次提请仲裁或向法院提起诉讼,只能对仲裁协议的效力提出异议,请求仲裁机构或人民法院作出决定。
根据仲裁法规定,仲裁机构受理案件不受地域和级别管辖的限制。例如,合肥的施工企业在外地施工,只要当事人在合同中约定或在争议发生后达成补充协议,可以将争议提交合肥仲裁委员会进行仲裁解决。无论仲裁案值多少,仲裁机构都会受理。
诉讼是解决争议的最终方式。如果合同中没有约定仲裁条款,或者争议发生后未达成书面仲裁协议或仲裁协议无效,争议方可以依法将争议提交人民法院受理。人民法院将通过司法程序进行调查,并作出判决,采取强制措施等来处理纠纷。
法院的管辖权有限制。对于建设工程合同纠纷,一般由不动产所在地的专属法院管辖。这意味着发生争议时,只能向工程所在地的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以上四种方式,包括和解、协调、仲裁和诉讼,有利于消除合同当事人之间的对立情结,能够较经济、及时地解决纠纷。仲裁和诉讼具有法律约束力,是解决纠纷最有效的方式。然而,相对于和解和协调,仲裁和诉讼需要支付仲裁费和诉讼费等费用,并且需要一定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