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8 更新时间:2024-01-11
第一条:确定破产原因
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且具备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认定其具备破产原因:- 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明显缺乏清偿能力。如果相关当事人主张债务人不具备破产原因的理由是因为对债务人的债务负有连带责任的人未丧失清偿能力,人民法院应不予支持。第二条: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以下情形同时存在时,人民法院应认定债务人无法清偿到期债务:- 债权债务关系依法成立;- 债务履行期限已届满;- 债务人未完全清偿债务。第三条: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
债务人的资产负债表、审计报告、资产评估报告等显示其全部资产不足以偿付全部负债的,人民法院应认定债务人资产不足以清偿全部债务,但有相反证据足以证明债务人资产能够偿付全部负债的除外。第四条: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债务人账面资产虽大于负债,但存在以下情形之一时,人民法院应认定其明显缺乏清偿能力:- 因资金严重不足或财产无法变现等原因,无法清偿债务;- 法定代表人下落不明且无其他人员负责管理财产,无法清偿债务;- 经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无法清偿债务;- 长期亏损且经营扭亏困难,无法清偿债务;- 导致债务人丧失清偿能力的其他情形。第五条:已解散企业法人的破产清算
如果企业法人已解散但未清算或未在合理期限内清算完毕,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清算时,除债务人在法定异议期限内举证证明其未出现破产原因外,人民法院应受理。第六条: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
债权人申请债务人破产时,应提交与债务人不能清偿到期债务相关的证据。如果债务人未在法定期限内向人民法院提出异议,或异议不成立,人民法院应依法裁定受理破产申请。在受理破产申请后,人民法院应责令债务人依法提交财产状况说明、债务清册、债权清册、财务会计报告等相关材料。如果债务人拒不提交,人民法院可以对债务人的直接责任人员采取罚款等强制措施。第七条:破产申请的受理
人民法院收到破产申请后,应向申请人出具收到申请及所附证据的书面凭证。人民法院应及时审查申请人的主体资格、债务人的主体资格和破产原因,以及相关材料和证据,并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十条的规定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如果人民法院认为申请人应补充、补正相关材料,应在收到破产申请之日起五日内告知申请人。当事人补充、补正相关材料的期间不计入企业破产法第十条规定的期限。第八条: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
破产案件的诉讼费用应根据企业破产法第四十三条的规定,从债务人财产中拨付。如果相关当事人以申请人未预先交纳诉讼费用为由对破产申请提出异议,人民法院不予支持。第九条:向上一级法院提出破产申请
如果人民法院未接收申请人的破产申请或未按照本规定第七条执行,申请人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提出破产申请。上一级人民法院接到破产申请后,应责令下级法院依法审查并及时作出是否受理的裁定。如果下级法院仍不作出是否受理裁定,上一级人民法院可以直接作出裁定。上一级人民法院裁定受理破产申请时,可以同时指令下级人民法院审理该案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