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组织结构 > 股东大会法律知识

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有哪些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4-01-13

 
27052
对于隐名股东资格认定很多时候大家都不清楚从哪些依据来证明,其实在法律上有相关的法律依据。为解决裁判标准不统一的问题,部分地方高院分别发布指导意见。那么,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是什么?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隐名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

《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

根据《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试行)》,股东资格的认定采用综合标准。在认定股东资格时,需要考虑实际出资数额、股权转让合同、公司章程、股东名册、出资证明书、工商登记等因素。同时,还需要探究当事人在实施民事行为时的真实意思表示,并在此基础上做出综合判断。

北京高院《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

北京高院于2008年发布的《关于审理公司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指导意见》规定,法院在认定股东资格时应根据《公司法》相关规定以及公司股东应具备的各项条件进行认定。

《公司法司法解释三》

在《公司法司法解释三》颁布前,最高人民法院也对股东资格认定作出了一些规定。例如,2010年颁布的《关于审理外商投资企业纠纷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一)》第14条规定,确认外商投资企业中隐名投资人的股东身份需要同时具备以下条件:(一) 实际投资者已经实际投资;(二) 名义股东以外的其他股东认可实际投资者的股东身份;(三) 人民法院或当事人在诉讼期间就将实际投资者变更为股东征得了外商投资企业审批机关的同意。《公司法司法解释三》第25条首次在立法层面对公司隐名股东的认定标准进行了规定。该条规定分为三个层次。第一,肯定隐名出资协议的效力;第二,在有隐名出资协议的前提下,在实际出资人与名义出资人产生对投资收益的争议时,明确以实际出资为股东资格判断标准;第三,明确隐名股东的显名化需经其他股东过半数认可。

综合判断因素

综上所述,最高院和各地高院在审理隐名股东资格认定案件时,通常考虑以下因素:双方当事人是否存在隐名出资的合意、隐名出资人的实际出资情况、其他股东是否同意隐名出资人显名、公司章程的签署情况,以及隐名股东是否实际享有和行使了其股东权利(包括参与经营管理、分红的权利)等。此外,山东高院明确强调,用于确认股东资格的出资必须是计入公司注册资本的部分才能认定为实际出资。
延伸阅读
  1.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2. 哪些主体不能设立公司
  3. 隐名股东的股东资格认定的法律依据是怎样的
  4. 隐名股东法律依据有哪些
  5. "股东资格认定"相关法律依据汇总

公司组织结构热门知识

  1. 国有独资公司监事会的职权
  2. 公司开股东大会是利好还是利空呢
  3. 临时股东大会召开的条件是哪些
  4. 高管辞职需要上董事会吗
  5. 监事与董事会:是否合适共同参与?
  6. 独立董事的任职条件是哪些
  7. 董事会提议召开股东大会的规定有哪些
公司组织结构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