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者离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
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4-03-29
现在社会中各种劳动纠纷事件时有发生,当我们遇到劳动纠纷事件时,如果我们对于相关法律条文不了解的话,我们就会使自己的权益受到损害,那么劳动者离职用人单位需要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金的情形有哪些呢?以下是手心律师网小编为大家总结的资料,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经济补偿金的概念和作用
经济补偿金是指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后,根据法律规定和合同约定向劳动者额外支付的一定数额货币,以补偿劳动者再就业可能面临的经济损失。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后,劳动者通常面临重新就业的困难,因此法律规定用人单位应当给予劳动者经济补偿,以减轻劳动者的经济负担。
一、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38条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包括:
- 用人单位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和劳动条件;
- 用人单位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
- 用人单位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
- 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
- 用人单位因法律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
- 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或者用人单位违章指挥、强令冒险作业危及劳动者人身安全。
当劳动者面临上述情形时,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经济补偿。
二、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当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时,并与劳动者协商一致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三、用人单位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0条的规定,用人单位在以下情形下解除劳动合同时,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 劳动者患病医疗期满后,不能从事原工作,并由原用人单位另行安排其他工作之后,仍不能从事另行安排的工作;
- 劳动者经过培训或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
- 劳动合同订立时所依据的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致使原劳动合同无法履行,经当事人协商不能就变更劳动合同达成协议。
四、裁员解除劳动合同的情形
当用人单位濒临破产、生产经营困难或其他情形出现,确需裁减人员时,应当提前三十日向工会或全体职工说明情况,并经劳动行政部门报告后,可以裁减人员,并支付经济补偿金。
五、终止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情形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44条的规定,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期满且双方未续订劳动合同或无劳动合同延续的情形下,劳动合同终止。用人单位应当根据不同情况承担不同的责任:
- 一般情况下,劳动合同到期终止时,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 如果用人单位已经向劳动者提出续订劳动合同,并且续订条件不低于原来的条件,但劳动者仍然不愿意续订,用人单位免除支付经济补偿金的义务。
- 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因任务完成而终止时,用人单位也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
六、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情形
根据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可能会对经济补偿金的支付情形做出新的或补充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