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监事的定义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公司法 > 公司组织结构 > 监事会法律知识

独立监事的定义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5-06-05

 
372208
公司是需要设立监事,来对公司的运营管理进行监督的。公司有监事会,进行具体监督,对于监事会的决议,公司必须执行。有的公司会设立独立监事,那么,独立监事是什么意思呢?今天,手心律师网小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答疑解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独立监事,又称外部监事、外部监察人、独立监察人,是指不属于公司董事、经理或职员的监事。除了担任监事外,他们与公司没有其他关系。

独立监事任职资格的限制

对独立监事任职资格的限制应从形式和实质两方面进行。一方面,独立监事不得担任公司或其子公司、关联企业的董事、监事、经理或其他职员,即必须是公司外部人士;另一方面,独立监事应独立行使判断,不得与公司存在可能影响其独立判断能力的关系。上述两方面缺一不可。若只具备第一个条件,则不能称为独立监事,而只能称为外部监事。如果不具备第一个条件,则第二个条件也成为空中楼阁。因此,严格来说,独立监事与外部监事是有差别的。然而,通常所说的外部监事即指的是独立监事。因为引入外部监事制度的根本目的不在于限制公司内部人成为监事,而是为了确保监事的独立性。

独立监事的相关法律规定

目前我国对独立监事制度做出规范的主要是中国人民银行于2002年6月发布的《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和《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

《股份制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和外部监事制度指引》规定,商业银行监事会中至少应有2名外部监事(第7条)。商业银行独立董事、外部监事由股东提名,并经股东大会选举产生。同一股东只能提出1名独立董事或外部监事候选人,不得既提名独立董事又提名外部监事(第8条)。外部监事享有监事的权利,对商业银行董事会、高级管理层及其成员进行监督,并根据监事会决议组织开展监事会职权范围内的审计工作(第26条)。

《商业银行公司治理指引》第33条规定,监事会由职工代表出任的监事、股东大会选举的外部监事和股东监事组成。外部监事与商业银行及其主要股东之间不得存在影响其独立判断的关系。

上述规定对于加强银行监管、完善商业银行公司治理具有积极意义。然而,这两个指引对于独立监事的任职资格、选举、报酬和责任并未做出详细的规定,可操作性较差,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该制度的应用。

延伸阅读
  1. 公司法规定的股东会职权
  2. 董事长的权利和职责
  3. 股份转让债权债务的处理方式
  4. 监事和执行董事的兼任问题
  5. 设立资产管理公司的条件

公司组织结构热门知识

  1. 独立董事的定义和角色
  2. 监事的权力和职责
  3. 公司法董监高转让股份限制
  4. 有限责任公司破产法人的连带责任
  5. 股份转让后债权债务的承接问题
  6. 《公司法》对有限公司的监事会职权的规定
  7. 股东决议
公司组织结构知识导航

公司法纠纷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合伙清算纠纷
  3. 公司破产纠纷
  4. 新三板交易纠纷
  5. 融资纠纷
  6. 公司设立纠纷
  7. 股权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苏州公司章程范本
  2. 私募投资公司章程范本
  3. 监事竞业禁止协议范本
  4. 杭州注册公司公司章程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