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3-11-23
业主撤销权的诉讼标的是针对业主团体对业主合法权益产生妨碍的具体决定内容。这里所指的决定并不包括业主团体与其他民事主体所进行的民事行为,如物业服务合同、建筑物及其附属设施的维修保养合同、建筑物附属设施购买安装合同等。如果业主团体与其他民事主体的具体行为对业主的合法权益造成了妨碍,业主首先需要申请撤销业主团体与其他民事主体所进行的具体民事行为的决定。
如果允许业主对业主团体与其他民事主体所进行的具体民事行为都行使撤销权,就可能侵犯业主整体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业主想要行使建筑物区分所有权,必然需要与物业服务企业、建筑物附属设施维修维护企业以及生产制造安装建筑物附属设施的企业进行联系,并从事民事法律行为。如果允许业主对上述民事法律行为拥有撤销权,就会对业主整体的建筑物区分所有权造成侵害,同时也会破坏物业小区的管理和维护秩序。此外,这也会与民事法律体系中的代理人制度相冲突,干扰和否定民法体系中的代理人制度,甚至可能导致司法干预业主自治权、司法专横和司法腐败等现象的出现。
业主撤销权的诉讼标的还包括侵害业主合法权益的要件,即业主大会或者业委会的决定是否构成侵权,需要进行司法考查。根据立法精神和审判实践,对于业主团体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需要从侵权法的角度进行考量。通常认为,侵权行为的构成需要四个要素:主观过错、行为违法、存在损害后果、违法行为与损害后果具有因果联系。因此,业主团体的决定是否构成侵权也需要从这四个方面进行评判。在涉及主观过错的问题上,应根据业主团体的法定职责范围,从其行为的目的性来进行考量;在行为违法性的问题上,主要从决定作出时是否符合法定投票权数、是否符合业主管理规约规定的职责范围等角度进行论证;在损害问题上,可以分为已发生的损害后果和必然发生的损害后果两种。即使业主团体的决定还未造成损害后果,如果违法,也应被认定为侵权并及时制止。
业主撤销权是指业主在有关机关部门做出的决定会损害到其合法权益时,可以行使的权利,以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业主行使撤销权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业委会作为业主大会的执行机构,其主要职能是代表和维护业主、物业使用人的合法权益,实现业主团体自治管理。因此,业委会的决定应以业主的整体利益为出发点,内容应涉及其法定职责或业主大会授权的职责范围。如果业委会的决定旨在追求业委会成员的私人利益或实现与其职责无关的目的,该决定显然因目的的不当性而不能对全体业主产生约束力。如果有充足的证据证实业委会的决定存在上述目的,该决定应被认定为目的不当。对于业委会以合法形式掩盖非法目的,业委会成员从中谋取私利的情况,该决定显然也属于目的不当。
业主团体的决定是否违法还需要考量其决定作出的程序,主要是投票表决程序。这包括投票是否符合法定形式、票数是否达到法定要求,以及投票的真实性和有效性。在投票形式方面,根据《物业管理条例》第四百七十条的规定,业主大会会议可以采用集体讨论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书面征求意见的形式。关键是是否符合行政主管机关的规范性或指导性要求,以及业主大会议事规则和法律法规对投票权数量的要求。
在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业主享有对建筑物内的住宅、经营性用房等专有部分的所有权,并享有对专有部分以外的共有部分如绿地、道路、公用设施等的共有和共同管理权利。如果业主团体的决定限制或剥夺了业主上述合法权益,业主可以行使撤销权。在考量后果的致害性时,需要注意数量和时间因素。在数量方面,一个物业管理区域内的业主人数通常众多,而业主团体的决定只能以少数服从多数的方式通过,而不是全体一致通过。因此,即使业主团体的决定符合法定人数的同意,也可能因众口难调而引起部分业主的不满。
此外,由于不同物业管理区域和业主具体特点、情况的不同,业主团体的决定也可能在客观上反映了大多数业主的意愿,但却违背了少数业主的需求和利益。因此,在判断业主团体的决定是否侵害业主权益时,不能仅仅看被侵害利益的业主绝对人数,而应综合考虑涉及的建筑物面积和区域,将上述人数与投同意票的人数进行法律层面的比较。只有综合考量后,才能确定业主团体的决定是否构成侵权。
总之,业主撤销权的行使条件包括目的的不当性、程序的违法性和后果的致害性。只有当业主团体的决定满足这些条件时,业主才能行使撤销权来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