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8 更新时间:2023-06-04
劳动合同的文本应当由当事人各持一份。
订立劳动合同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用人单位应当为劳动者办理社会保险。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十七条的规定,劳动合同应当具备以下条款:
劳动合同应包括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的信息。
劳动合同应包括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其他有效身份证件号码。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合同的期限。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的安排。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社会保险的情况。
劳动合同应明确约定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的要求。
劳动合同应纳入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除上述必备条款外,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还可以约定试用期、培训、保守秘密、补充保险和福利待遇等其他事项。
劳动者可以在合同未到期时辞职,只需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即可。一般情况下,不需要支付赔偿金。但在特定情况下,可能需要承担违约责任。
如果用人单位为劳动者提供专项培训费用并进行专业技术培训,可以与劳动者订立协议约定服务期。
劳动者违反服务期约定,应按约定向用人单位支付违约金。违约金不得超过用人单位提供的培训费用。用人单位要求劳动者支付的违约金不得超过尚未履行部分所应分摊的培训费用。
约定服务期的劳动合同不影响按正常工资调整机制提高劳动者在服务期期间的劳动报酬。
劳动合同的签订是证明存在劳动关系最有利的证据,也是对用人单位和劳动者之间权利义务的最好规范。签订劳动合同对于维护劳动者本人的合法权益起到很大的作用。
注意:劳动者应要求用人单位及时签署书面劳动合同,约定工资报酬、岗位、期限、工时制等主要条款。避免在空白劳动合同上签字,以免用人单位改变约定条件并将不利条件写入劳动合同后,劳动者处于不利地位。
(1) 增强员工归属感。
(2) 避免因未及时续签合同带来纠纷。
(3) 即时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与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责任等同。
(4) 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已建立劳动关系,未同时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自用工之日起一个月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在用工前订立劳动合同的,劳动关系自用工之日起建立。
解除劳动合同虽然损失一个月补偿金,但能降低其他纠纷风险。从这一意义上来讲,与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相比,解除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虽然需要支付补偿金,但不存在续签环节,对企业更有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