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化解土地纠纷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房地产 > 土地管理 > 土地纠纷法律知识

如何化解土地纠纷

点击数:9 更新时间:2025-02-14

 
22753
土地价格越来越高之后也开始引发一系列的问题,其中就包括土地纠纷,由于一块土地的价格太高纠纷双方都不愿意让步,为此也会就此陷入死角,必须要及时的化解。那么,如何化解土地纠纷?听听手心律师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如何解决土地纠纷?

一、双方协商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土地纠纷可以通过当事人双方协商解决。协商解决土地纠纷需要遵循以下原则:

(1) 自愿性:双方当事人必须自愿进行商谈,并达成一致协议。任何一方,无论是单位还是个人,都不能强加自己的意志给对方。同时,任何单位或个人也不能非法干预。

(2) 合法性:双方当事人达成的协议必须合法,不得违反国家法律法规,不得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的合法权益。这种解决方法适用于土地所有权和使用权纠纷,如土地权属不明、范围不清、地界没有标志等。双方协商后,应签订权属地界协议书,并提请当地人民政府国土资源管理部门审查备案。

二、行政调解

如果当事人协商不成,应向人民政府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调解。在行政调解过程中,国土资源行政主管部门应确保以下几点:

(1) 查明事实,分清是非,明确责任。

(2) 根据法律法规和政策进行耐心的说服工作,讲明利害关系。

(3) 既要符合法律法规,有原则性,又要有灵活性。

(4) 争取有关部门的配合与支持。

三、人民政府处理

人民政府处理,即行政处理。根据《土地管理法》第十六条规定,单位之间的争议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个人之间或个人与单位之间的争议由乡级或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处理。乡级人民政府处理的土地纠纷主要涉及个人土地权属争议,争议范围较小,数量较少,情节不太复杂。为了及时解决土地纠纷,方便群众,这类纠纷宜由乡级人民政府处理。然而,对于情节复杂、影响较大的权属争议,需要处理后涉及登记和发证,因乡级人民政府无权登记和发证,应由县级人民政府处理。但乡级人民政府可以承担受理的职责。

四、诉讼

诉讼权是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一。任何单位或个人的土地利用合法权益受到侵害时,都有权请求国家运用法律来保障。土地纠纷的诉讼方法有三种形式,即民事诉讼、行政诉讼和刑事诉讼。

五、总结

在解决土地纠纷时,应查明事实,分清是非,研究问题,分析原因,既要从实际出发,又要尊重历史。根据法定程序,依据不同时间的有效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按照先易后难、先调查后判断、先个别后一般的原则,实事求是地依法解决。
延伸阅读
  1. 土地纠纷找谁
  2. 土地使用税实际使用人在哪些情况下应缴纳
  3. 土地局调解纠纷要收费吗,土地纠纷解决途径
  4. 农村土地流转纠纷的原因和解决方法是什么
  5. 土地纠纷是找村长办事吗

土地管理热门知识

  1. 耕地开垦费计算方法
  2. 某县民政局与新华村砖厂土地权属争议案件分析
  3. 土地征收补偿纠纷
  4. 非法占地如何处罚
  5. 已登记的地役权转移登记的情形
  6. 赠与合同可以撤销吗,撤销的条件是什么
  7. 如何化解土地纠纷
土地管理知识导航

房产纠纷解决方案

  1. 保障性住房申请
  2. 小区停车位的归属权
  3. 房屋相邻关系
  4. 购买小产权房的风险
  5. 房屋的出卖方违约后的救济
  6. 开发商未取得许可证的商品房买卖
  7. 借名买房纠纷

买卖租房合同下载

  1. 经营场所租赁合同范本
  2. 居间买卖合同范本
  3. 购房买卖合同范本
  4. 个人房屋买卖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