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5-22
地役权是一种按照合同约定利用他人不动产的权利,旨在为使用自己的不动产提供便利或提高其效益。
地役权是一种用益物权,其设立是根据当事人的约定而产生的。
地役权是存在于他人不动产上的用益物权。
地役权的设立是为了满足需役地的便利。
1、相邻关系与地役权性质不同。
相邻关系并非一种独立的民事权利,也不是一种独立的物权类型,而是不动产所有权或用益物权的扩张。相邻关系可以从不动产所有权或用益物权的登记中推断出来,无需进行独立的公示。地役权则是一种独立的物权类型,属于用益物权,具有自己独立的发生原因和权能,需要进行独立的公示。
2、二者的法律效力不同。
相邻关系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是不动产利用关系的一种最小限度的调节。相邻关系对“地”而言,不对“人”,依其原始权利而具有对抗性,无需登记即可发生效力。地役权则是依协议而产生的约定权利,需当事人双方到不动产登记机关进行登记后才具有物权效力,即对抗性。未经登记的地役权只是一种债权,不具备物权效力。
3、对相邻不动产物权的限制程度不同。
相邻关系是对不动产利用关系的一种最小限度的调节,相邻权人只能在合理限度内利用相邻不动产。超出合理限度时,相邻不动产物权人有权拒绝或请求排除妨害。如果不动产物权人希望超出合理限度利用或限制相邻不动产,必须与相邻不动产物权人达成协议并支付对价,获得其同意。地役权则是根据协议约定而设立的,其限制程度由当事人自行约定。
4、相邻关系与地役权在有偿或无偿、存续期间上不同。
相邻关系中,相邻权是根据法律规定产生的,行使权利是无偿的。而地役权的有偿或无偿则是根据当事人的意思自治进行约定。此外,地役权的存续期间可由当事人约定,还可设定永久地役权;相邻关系的存续期间则是法定的。
5、权属不同的两块土地是否应当“相互毗邻”。
一般认为相邻关系发生在权属不同的两块相互毗邻的土地上。然而,在特殊情况下,地役权的设立也可以发生在相互毗邻的两块权属不同的土地上,甚至可能相隔一段距离。
6、救济的方式不同。
相邻关系受到侵害后,权利人一般提起权利行使受到妨害之诉。而地役权受到损害后,受害人可以直接提起地役权受侵害的请求之诉。这是由两者权利的性质不同所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