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诉讼时效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争议 > 劳动诉讼法律知识

劳动诉讼时效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点击数:36 更新时间:2022-03-22

 
214573
劳动诉讼时效的规定: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若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产生劳动争议的,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关于劳动诉讼时效问题是如何规定的问题,下面手心律师网小编为您详细解答。

一、劳动诉讼时效问题是如何规定的

1、劳动诉讼时效的规定: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若是用人单位与劳动者产生劳动争议的,应当先申请劳动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可以依法提起诉讼。

2、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

第一百八十八条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

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二、哪些证据可以确定双方的劳动关系

1、工资卡、工资存折、工资条或其它工资发放记录(最好有单位盖章确认)、职工花名册;

2、用人单位为劳动者缴纳的各项社会保险费的记录;

3、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上岗证”、“外派证”等能够证明职务职位身份的证件;

4、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5、用人单位的考勤记录(考勤表、出勤卡等);

6、其他劳动者的证言;

延伸阅读
  1. 产品缺陷责任的规定
  2. 信用贷款的诉讼时效期的界定
  3. 房屋面积差价的诉讼时效问题
  4. 土地纠纷申诉期限
  5. 二手房买卖官司的诉讼时效

劳动争议热门知识

  1. 如何追回已过诉讼时效的工程款
  2. 退回彩礼诉讼时效过了怎么办(有效期限截止:2020年12月31日)
  3. 股权转让协议的有效期限
  4. 超过诉讼期还能起诉重新分割财产吗
  5. 民事合同纠纷的诉讼时效
  6. 股权确权诉讼时效:了解相关法律知识
  7. 强制传唤的法律性质是行政强制措施吗?
劳动争议知识导航

工伤赔偿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劳动者工作不想做了如何随时解除
  6. 何种情形下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7. 申请工伤赔偿首先应存在事实劳动关系

劳动人事合同下载

  1. 出国培训协议范本
  2. 劳务协议书范本
  3. 快递公司劳务合同范本
  4. 酒吧规章制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