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1 更新时间:2024-11-10
在合同中,如果债务人在先期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即使履行期尚未到来,债权人可以将其拒绝履行视为根本违约,并解除合同。
如果债务人没有明确拒绝履行,但由于其信用状况恶化导致无法预期履行,合同目的也无法实现,此时也应视为根本违约,债权人有权解除合同并请求损害赔偿。
如果合同明确约定了履行期,并且履行期在合同中占有重要地位,迟延履行通常会构成根本违约。
对于没有特别强调履行期的合同,在迟延履行的情况下,只要迟延方未能在允许的额外期限届满前履行合同,非违约方可以将其视为根本违约并解除合同。
在不完全履行的情况下,债务人通常已经履行了支付义务,只是由于未完全履行义务或未履行附随义务而给债权人造成损害。这种情况通常通过赔偿损失来解决。
如果违反附随义务导致了额外损害,即对债权人的人身或财产(固有利益)造成了损害,就会涉及违约责任和侵权责任的竞合问题。此时是否能视为根本违约将取决于是否导致了债权人合同目的的落空,不能简单地一概而论。只有在债权人合同目的落空或危及作为合同关系基础的信赖关系的情况下,才应视为根本违约,允许债权人解除合同。
根据大陆法系传统观点,履行不能分为原始不能和嗣后不能,区别在于当事人是否有可归责性,可能导致合同无效或债务不履行责任。在当事人有可归责性的情况下,有可归责性的当事人应承担履行不能的责任。由于履行不能已使合同整体目的落空,这种违约行为无疑应视为根本违约,非违约方有权解除合同。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7条规定,因不可抗力无法履行合同的,根据不可抗力的影响,部分或全部免除责任,但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如果当事人在迟延履行后发生不可抗力情况,不能免除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