拿走遗失物如何定性,可否定罪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担保法 > 担保法律法规 > 物权法法律知识

拿走遗失物如何定性,可否定罪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04-21

 
18518

拿走遗失物的定性及是否构成侵占罪

遗忘物与遗失物的区别

根据刑法第270条第1款的规定,侵占罪是指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的行为。在这个定义中,遗忘物之外的遗失物不能成为侵占罪的对象。尽管我们可以将遗失物理解为与遗忘物在形式上不同的财物,并且可以将其纳入刑法第270条第1款中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的范围,但这并不意味着我们赞同目前立法对遗失物和遗忘物采用的分两款规定的方式。因为从本质上讲,无论是遗失物还是遗忘物,都是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由于疏忽大意而丢失的财物,两者具有相同性质。在实践中,司法人员往往很难从财物的存在状态上判断是遗失物还是遗忘物,因此需要根据原财物所有人或占有人的陈述来确定。这就引发了一个问题,即对于司法人员来说,判定侵占的行为是构成刑法第270条第1款还是第2款的规定,并由此决定行为人的定罪和判刑,这个权力并不在司法人员手中,而在于财物的所有人或占有人。这种情况显然是不严谨的。因此,在修改刑法时,应该妥善解决这个问题。

拿走遗失物的定性及是否构成侵占罪

如果一个人出于非法占有的目的拿走遗失物,那么他的主观意图非常明显,而且客观上也具备了拒不退还的行为要件。这样的行为已经完全符合刑法第270条第1款规定的侵占罪的全部构成要件。因此,应当以侵占罪追究这个人的刑事责任。
延伸阅读
  1. 投毒致死的刑事责任及量刑
  2. 犯破坏电力设备罪的定罪标准及刑罚
  3. 卖黑车的刑事责任
  4. 掩饰罪涉案24万从犯判几年
  5. 套路贷共同犯罪的认定

担保法律法规热门知识

  1. 抵押权的善意取得问题
  2. 有限责任公司股东债务担保的法律规定
  3. 婴儿的行为性质及其在抢夺罪中的地位
  4. 保证期间的效力
  5. 担保方式
  6. 担保合同的性质
  7. 保证人的定义和种类
担保法律法规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