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1-06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偷工减料不属于合同诈骗的行为,因此不构成合同诈骗,而属于合同违约的行为。
根据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包括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
根据第二百二十四条的规定,合同诈骗罪包括以下情形:以虚构的单位或者冒用他人名义签订合同;以伪造、变造、作废的票据或者其他虚假的产权证明作担保;没有实际履行能力,以先履行小额合同或者部分履行合同的方法,诱骗对方当事人继续签订和履行合同;收受对方当事人给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担保财产后逃匿;以其他方法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客体是复杂的,既侵犯了国家对合同的管理制度,扰乱了市场经济秩序,又侵犯了对方当事人的公私财物所有权。与诈骗罪所侵犯的公私财物所有权这一单一客体不同,合同诈骗罪侵犯的是包括财产权益和经济秩序的双重客体。
合同诈骗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不履行合同义务,以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欺骗手段,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的行为。
合同诈骗罪的犯罪主体可以是自然人或单位。单位犯合同诈骗罪是指单位的法定代表人、主管人员、直接责任人员在执行职务活动中,以单位的名义,为了单位的利益,利用签订、履行合同进行的诈骗犯罪活动。在司法实践中,常见的是仅以单位的名义签订、履行合同,而骗取的公私财物全部或大部分归个人占有,单位只是为了掩人耳目,因此应当按个人犯罪处理。
合同诈骗罪的主观方面只能以直接故意构成,且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间接故意和过失不构成本罪。在经济活动中,行为人违背法律规定,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利用合同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达到非法占有的目的。这种犯罪故意可以产生在合同签订之前,也可以产生于合同履行过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