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2 更新时间:2024-02-24
目前的管辖权异议制度在提出条件、处理程序、证据提出及质证、认证等方面存在明显的不完善。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只规定了当事人可以在提交答辩状期间提出管辖权异议,而对于异议的提出条件和相关证据材料等方面并未作出明确规定。由于提出管辖权异议的门槛过低,且成本微乎其微,导致司法实践中出现了滥用管辖权异议权利、诉讼过分迟延、处理程序不规范和当事人丧失自主决定权等问题。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明确提出管辖权异议的条件,并规定当事人提出异议时需要提供相关证据材料。这样可以避免当事人滥用管辖权异议权利,同时也能减少不必要的诉讼延误和不规范的处理程序。
目前的异议处理程序缺乏明确的法律规范,导致人民法院审查程序无法可依,程序不够透明。不同法院采用不同的审查方式,有的采用书面审查,有的采用听证审查,有的由法官调查取证,有的将举证责任判归当事人。这种不统一规范的审查程序让法官和当事人都无所适从。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制定明确的法律规范,规定异议处理程序的具体步骤和要求。同时,应当加强对法院审查程序的监督,确保程序的公正、透明和一致性。
目前的异议处理方式过于书面化,对证据的举证、质证和认证没有统一规范。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法院对当事人提出的异议应当审查,但是对审查的形式未予以明确。实践中,往往只进行形式审查,相关证据材料根本不经举证、质证和认证。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明确异议处理方式,要求法院在审理案件时给予双方当事人充分的攻击和辩论的机会,使原被告双方提供的确定管辖的证据经历必要的质证过程,然后再作出裁定。同时,应当加强对异议处理过程的监督,确保处理结果与客观实际相符。
在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的过程中,相关法院的操作程序往往忽视了当事人选择法院管辖的权利。原告不能积极参与异议解决程序,导致最终的管辖法院与原被告的选择或者与案件缺少关联性。这不仅增加了案件的诉讼成本,也忽视了当事人在管辖权异议案件中的权利。
为解决这一问题,应当充分尊重当事人的诉讼权利,确保当事人在管辖权异议案件中的积极参与。相关法院在确定有管辖权的法院时,应当充分考虑当事人的选择和案件的实际情况,以保障当事人的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