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6 更新时间:2023-12-06
房屋转让合同中的定金并没有具体的标准,每个开发商收取的定金都有所不同。然而,定金的最高额度是有规定的,即不得超过合同价值总金额的20%。
在房屋买卖中,定金是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是合同当事人为确保合同的履行而自愿约定的一种担保形式。如果买家履行合同,定金应当抵作价款或者收回;若买家不履行合同,买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如果开发商不履行合同,应双倍返还定金。
根据我国《担保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定金必须以书面形式约定,并且不得超过主合同标准额的20%。一旦当事人以书面形式约定并实际支付了定金,就会产生相应的法律后果。另外,《担保法》第五条规定定金作为合同履行的一种担保,如果主合同无效,定金条款也无效,除非另有约定。换句话说,如果合同无效,定金条款也无效,收受定金的一方应返还定金。如果一方的过错导致主合同无效,过错方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而不是没收或双倍返还定金。
订金并非一个规范的法律概念,实际上它具有预付款的性质,是当事人的一种支付手段,并不具备担保性质。在房屋买卖中,如果买家不履行合同义务,并不表示买家丧失了请求返还订金的权利。相反,如果开发商不履行义务,也不需要双倍返还订金,但这并不意味着合同违约方无需承担违约责任。
在签订正式的房屋预售合同之前,买卖双方可能会签订认购书(或称意向书),但这并不是房屋买卖合同,也没有房屋预售合同的法律效力,只是一份广义的合同。如果认购书中包含定金条款,那么如果购房者在签订认购书后反悔,开发商有权没收购房者的定金。如果开发商违约,拒绝与购房者签订正式的预售合同,购房者有权要求开发商双倍返还定金。然而,如果认购书中约定的只是订金,那么就没有定金的法律后果。因此,在签订购房合同时,购房者应充分理解定金与订金的区别,并根据自身实际情况慎重行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