哪些情形视为存在劳动关系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劳动工伤 > 劳动关系 > 劳动关系的认定法律知识

哪些情形视为存在劳动关系

点击数:18 更新时间:2023-10-19

 
171210
认定劳动关系对解决劳动争议是非常重要的,而劳动合同是认定劳动关系最为重要的证据,而有些劳动者与用人单位没有签订劳动合同的,那么哪些情形视为存在劳动关系?下面由手心律师网小编为读者进行的解答,希望以下的知识对读者有所帮助。

哪些情形视为存在劳动关系

根据《关于确立劳动关系有关事项的通知》,可以视为存在劳动关系的情形包括以下几点:

1. 符合主体资格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必须符合法律、法规规定的主体资格。

2. 适用劳动规章制度

用人单位依法制定的各项劳动规章制度必须适用于劳动者,劳动者必须受用人单位的劳动管理,并从事用人单位安排的有报酬的劳动。

3. 劳动是业务的组成部分

劳动者提供的劳动必须是用人单位业务的组成部分。

如果用人单位招用劳动者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但同时具备上述情形,劳动关系仍然成立。

在认定双方存在劳动关系时,可以参考以下凭证:

1. 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

包括职工工资发放花名册等记录工资支付情况。

2. 身份证明证件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发放的“工作证”、“服务证”等能够证明身份的证件。

3. 招用记录

劳动者填写的用人单位招工招聘“登记表”、“报名表”等招用记录。

4. 考勤记录

记录劳动者的考勤情况。

5. 其他证言

其他劳动者提供的证言等。

其中,工资支付凭证或记录、招用记录和考勤记录的相关凭证由用人单位负举证责任。

劳动关系的特征有哪些

劳动关系具有以下特征:

1. 法律平等性和隶属性

劳动关系主体之间在法律上享有平等的权利,劳动者向用人单位提供劳动或服务,用人单位向劳动者支付劳动报酬。双方在平等自愿的基础上建立劳动关系。同时,劳动者作为用人单位的成员,在实现劳动过程中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服从用人单位的管理,形成领导与被领导的隶属关系。

2. 劳动关系产生于劳动过程

劳动者只有与用人单位提供的生产资料相结合,才能与用人单位产生劳动关系。没有劳动过程,就不可能形成劳动关系。

3. 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

劳动关系只能产生于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劳动者与其他社会主体之间发生的社会关系不能称之为劳动关系。同时,劳动者在同一时间只能与一个用人单位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而一个用人单位也不得同时与一个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建立劳动关系。劳动关系具有排他性。

4. 劳动关系的目的是劳动

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建立劳动关系,是为了实现劳动过程,为社会生产或社会产品提供服务。劳动者的劳动成果归属于用人单位,劳动者是在用人单位组织指挥下,为了最终实现用人单位的利益而劳动的。相应的用人单位必须为劳动者实施劳动行为提供有利条件和物质保障,并向劳动者支付合理的报酬。

延伸阅读
  1. 劳动关系的本质特征及本案分析
  2. 劳动关系的法律特征
  3. 在校生在外兼职是否属于劳动关系
  4. 劳动关系认定的法律依据
  5. 工地死亡赔偿标准

劳动关系热门知识

  1. 一、劳动关系的确认
  2. 劳动关系与雇佣关系的区别
  3. 60岁员工签劳务合同的法律依据
  4. 企业员工和公司劳动关系的具体情形是什么
  5. 案情
  6. 仲裁结果
  7. 伤残补偿金是否属于遗产继承范围
劳动关系知识导航

劳动关系确认解决方案

  1. 河北省最低工资标准
  2. 加班加点的计算与补休
  3. 追讨工资的法律时效
  4. 集体合同与个人合同的区别
  5. 集体合同的效力
  6. 单位非法用工造成伤害了怎么办
  7. 劳动者不与用人单位签定书面劳动合同的后果

解除劳动合同协议合同下载

  1. 程序员聘用合同范本
  2. 网络程序员聘用合同范本
  3. 珠海市劳动合同范本
  4. 昆明市劳动合同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