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20 更新时间:2024-03-06
根据我国《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31条规定,债权人留置的动产应当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但企业之间留置的除外。这意味着企业之间的留置权行使不要求债权人留置的动产与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而是包括所有的债权类型。
企业之间的留置权与自然人之间的留置权相对应,是指企业之间留置权的行使。与自然人之间的留置权不同,企业之间的留置权可以不基于同一个合同关系。例如,甲企业由于一笔买卖欠乙企业100万元,而乙企业由于一个新的合同关系占有了甲的货物,可以对此货物扣留,等甲还清前面的100万元。而自然人之间则不能这样做。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物权法》第230条规定,债务人不履行到期债务时,债权人可以留置已经合法占有的债务人的动产,并有权就该动产优先受偿。而根据第231条规定,企业之间留置权的行使不需要与其所主张的债权属于同一法律关系。例如,A企业委托B企业进行货物运输工作,如果A企业欠缴B企业运费,B企业即可对A企业委托其托运的其他货物进行留置,以实现对B企业的运费请求权。
企业间债务属于商业性质,商品经济中的企业间交易频繁,为确保交易安全,需要运用包括留置在内的多种形式维护权益。如果严格限制企业间留置权只能基于同一法律关系,则不符合交易安全迅速的原则。
例如,甲公司在1月份与乙公司签订运输合同,委托乙运输自己的货物到码头。然而,甲公司未按照合同约定支付运费。在11月份,甲公司又委托乙运输另一批货物,并签订了新的运输合同。在运货货物后,乙要求甲公司支付上一次的运费,但甲公司不同意。因此,乙公司可以留置这一批货物。尽管乙行使留置权是基于第二个合同关系,已经不是原来的债权债务,但是企业间可以不受“行使留置权要基于同一债权债务关系”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