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34 更新时间:2024-09-10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土地是不可永久租赁的,土地使用权具有一定的期限。在租赁土地时,租赁期限不能超过土地承包期的剩余年限。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农村土地承包法》的规定:
1. 耕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草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五十年,林地的承包期为三十年至七十年。
2. 耕地承包期满后可再延长三十年,草地和林地承包期满后可按照相应规定延长。
3. 承包方可以自主决定依法采取出租(转包)、入股或其他方式将土地经营权转让给他人,并向发包方备案。
4. 土地经营权转让应遵循以下原则:
(一) 依法、自愿、有偿,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迫或阻碍土地经营权的转让。
(二) 不得改变土地所有权性质和土地的农业用途,不得破坏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业生态环境。
(三) 转让期限不得超过承包期的剩余期限。
(四) 受让方必须具备农业经营能力或资质。
(五) 在同等条件下,本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享有优先权。
在土地流转过程中存在以下主要问题:
1. 对土地流转的认识不足。一些基层干部,特别是村级干部对土地流转工作的重视程度不够,在调整种植业结构时没有充分利用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土地流转方式,仍然采用行政干预和强制命令的方法,引起群众不满。有些地方对土地流转的管理放松,不加干预,自行发展;许多群众对土地流转不重视,不了解程序,不知道如何合法有效地进行流转,因此在流转过程中未能很好地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
2. 土地流转不规范。调查发现,土地流转不规范主要表现在口头协议较多,缺乏书面资料,导致纠纷发生后无法处理;未经发包方同意私自流转,使流转行为无法受到法律保护;流转合同不统一,个别地方的条款繁琐,操作性不强。
3. 档案管理不规范。表现在合同签订不及时,合同签订率较低;土地流转情况未在《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中规定;没有建立土地流转台账,乡村两级无法及时了解流转情况;合同入档率较低,整理建档不及时,容易造成丢失和损坏。
4. 组织机构不健全。由于人员变动,合同仲裁员数量已经减少,许多县市区的合同仲裁机构已无法正常开展工作,严重影响了合同纠纷的及时调整和仲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