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5-02-05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购房认筹金的退还问题需要根据签订的合同来确定。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商品房买卖合同纠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四条的规定,如果出卖人通过认购、订购、预订等方式收取定金作为订立商品房买卖合同的担保,如果因为买卖双方中的一方原因未能订立合同,出卖人应当按照法律关于定金的规定处理,即将定金返还给买受人。而如果因为不可归责于双方当事人的原因导致合同未能订立,出卖人同样应当将定金返还给买受人。
购房认筹金存在以下几种风险:
1. 变相融资,存在风险:
有些楼盘在建设中,尚未取得预售许可证,但开发商却向客户收取认筹款,实际上是一种融资方式。如果楼盘出现问题,开发商可能会卷款逃跑,导致消费者遭受损失。
2. 虚假火热,诱人认筹:
开发商常常制造出楼盘火热的假象,但外人很难发现楼盘的真实销售情况。制造虚假火热后,会吸引更多消费者交纳认筹金。
3. 拉高房价,抵消优惠:
在认筹阶段,开发商往往不会告知具体房价。如果认筹人数众多,开发商可能会提高房价再给予小幅度折扣。这样一来,认筹款就相当于白白交出,消费者并没有享受到实质性的优惠。
4. 买不到房,无法索赔:
在没有签订其他条款的情况下,认筹金并不具备法律效力。购房者在认筹过程中交纳的“诚意金”或“认筹金”可以退还。然而,一旦认筹金被明确为定金,购房者因个人原因拒绝购房时将无法退还。因此,在付款前,购房者必须明确各种收费项目是否为定金或其他款项,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