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保证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是什么
点击数:23 更新时间:2024-03-20
一般保证保证人先诉抗辩权的行使条件是什么
行使先诉抗辩权的条件和限制
条件一:明确约定一般保证责任
只有在合同中明确约定保证人的保证责任是一般保证,保证人才能享有先诉抗辩权。在我国,以连带责任担保为普通,以一般保证担保为例外。
条件二:时间和条件的限制
根据担保法第十七条第二款的规定,一般保证的保证人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者仲裁,并就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不能履行债务前,对债权人可以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这意味着保证人在诉讼或仲裁前、诉讼或仲裁程序中以及强制执行程序中的任何时候都可以行使先诉抗辩权。
限制性条件:债权人住所变更和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
为了保护一般保证人的利益,担保法对先诉抗辩权进行了限制。1. 债权人住所变更导致债务人履行债务困难: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债务发生重大困难的情况主要指债务人下落不明或移居境外,并且无财产可供执行。在此情况下,债务人的住所变更和债权人请求履行债务之间必须存在因果关系,两者缺一不可。2. 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意味着其已经资不抵债,无力清偿债务。此时,债权人只能向保证人追偿。根据担保法规定,当人民法院受理债务人破产案件并中止执行程序时,保证人不得行使先诉抗辩权。对于这一规定,不能仅从字面理解,而应把握法律的精髓,即只要法院受理债务人的破产案件,不论债权人是否曾向法院起诉或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也不论债权人是否已取得执行名义的判决或仲裁,更不论债权人是否已向债务人请求履行债务,债权人均可以直接要求一般保证人承担保证责任,保证人不能以任何理由主张先诉抗辩权。
先诉抗辩权的含义和作用
先诉抗辩权是一种保护一般保证人利益的权利,它允许保证人在特定条件下暂时拒绝履行债务,延缓承担保证责任的时间。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保证人可以完全不承担保证责任。通过行使先诉抗辩权,保证人可以在主合同纠纷未经审判或仲裁、债务人财产依法强制执行仍无法履行债务的情况下,暂时拒绝承担保证责任。这为保证人提供了一定的保护,使其能够在诉讼、仲裁或强制执行程序中寻求合理的解决方案。然而,先诉抗辩权并非没有限制。担保法规定了两个限制条件:债权人住所变更和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如果债权人的住所变更导致债务人无法履行债务,或者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保证人将无法行使先诉抗辩权。这些限制条件的设立是为了平衡保证人和债权人的利益。一方面,保证人在合理的情况下可以暂时拒绝承担保证责任,保护其自身利益;另一方面,债权人也有权要求保证人履行保证责任,确保其合法权益得到保障。总之,先诉抗辩权是一种重要的法律制度,旨在平衡债权人和保证人的权益。保证人在符合条件的情况下可以行使先诉抗辩权,但在特定情况下,如债权人住所变更或债务人进入破产程序时,保证人将无法行使该权利。这一制度的设立有助于确保债权人和保证人的合法权益得到平衡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