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12-05
2004年4月27日,山东省东营市某化工公司与阜新某装饰公司签订了购销合同。合同约定:购销货物为60吨,单价12500元;接需方电话通知送货;结算方式为5吨铺底,滚动付款(化工公司的解释为第二次货物到达验收时付第一次的货款,第三次货物到达验收时付第二次的货款,以此类推),货到两月内结算所有货款;合同履行期限从2004年4月27日到2005年4月27日止。合同签订后,2004年4月29日化工公司向装饰公司发货10吨(仅发货一次),装饰公司收货,此后装饰公司也未通知其发货,2004年7月1日装饰公司付款20000元,余款一直未付,后化工公司以装饰公司预期违约不付余款为由于2004年11月14日诉至法院,请求对方支付剩余货款。法庭审理中原告仅向法庭提交购销合同及收获单据各一份。
该案在审理过程中对“货到两月内结算所有货款”的理解不一,对装饰公司是否构成预期违约产生分歧。
第一种意见认为,装饰公司构成预期违约,进而构成实际违约,应向化工公司支付剩余货款。根据合同约定,货物应在两个月内结算所有货款。然而,从2004年4月29日至2004年11月14日,装饰公司未通知化工公司发货,导致化工公司产生不安全感。虽然装饰公司在2004年7月1日主动支付了20000元,但这只能视为装饰公司对付款方式的变更,即每批货到后即行结算。因此,装饰公司已经实际违约,应向化工公司支付货款。
第二种意见认为,装饰公司不构成预期违约,更不构成实际违约,对原告的诉请应予驳回。根据合同约定,货到两月内结算所有货款的意思非常清楚,即最后一批货到时结清全部货款。装饰公司长期未通知化工公司发货,并未明确表示解除合同或停止履行。因此,装饰公司并未构成逾期违约。在合同有效期内,装饰公司有权随时通知化工公司提供第二批货物,以履行合同。
根据笔者的观点,第二种意见是正确的。该案涉及到预期违约和不安抗辩权两个法律问题。
我国《合同法》引进了英美法系的预期违约制度,并继承了大陆法系的不安抗辩权制度,这是立法上的完善和进步。预期违约包括明示毁约和默示毁约两种形态。明示毁约是指在合同履行期限届至之前,一方当事人无正当理由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默示毁约是指在履行期限到来之前,当事人虽未明确表示不履行合同,但其行为表明其不履行合同。逾期违约发生在合同成立后,履行期限到来前,即对双方约定的违反。
根据本案的情况,化工公司在合同生效后仅向装饰公司发货一次,双方约定的结算方式为滚动付款,即后批货物送到验收时结算前一批货款。合同有效期截止日为2005年4月27日,在此之前装饰公司完全有权要求化工公司供应第二批货物。如果化工公司按约定供货,则可以结算第一批货物的款项。然而,在化工公司起诉之前,装饰公司并未明确表示解除合同或停止履行,化工公司也未提交其他证据证明装饰公司以行为表明不履行合同。同时,根据化工公司对滚动付款的解释,无法认定装饰公司不支付款项构成逾期违约。
相反地,如果装饰公司要求化工公司供货,并且化工公司拒绝供货,那么化工公司将构成部分违约。当然,如果化工公司在供货后发现装饰公司满足《合同法》第68条规定的情况,如经营状况严重恶化,转移财产、抽逃资金以逃避债务,丧失商业信誉,或有丧失或可能丧失履行债务能力的情形,化工公司可以中止履行合同并通知对方。如果对方提供了担保,则化工公司应继续供货;如果中止履行后,装饰公司在合理期限内未恢复履行能力且未提供担保,化工公司可以主张解除合同并要求装饰公司支付第一批货款,即行使不安抗辩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