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10-28
根据我国合同法的规定,合同是平等主体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因此,借款协议和借款合同在法律上没有区别。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二条的规定,合同是指平等主体的自然人、法人、其他组织之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权利义务关系的协议。
但是,对于涉及婚姻、收养、监护等身份关系的协议,适用其他法律的规定。
如果借款期限已经届满,出借人经过催要仍未偿还借款,可以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运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出借人在起诉时需要注意诉讼时效。根据《民法总则》第188条的规定,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两年。
如果超过两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将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将失去法律保护。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期满前要求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可以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起诉权,还可以继续拥有胜诉权,从而有利于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在起诉时,出借人需要注意收集以下一些与债权相关的证据:债务方主体资格的证据、合同或协议、债务方签收的送货单、托运单、欠条及各种结算票据等。此外,与债权有关的电报、传真、函件等也应妥善保存。已收集到的证据应及时向人民法院提供。
对于可能灭失或今后难以取得的证据,出借人可以及时向人民法院申请证据保全。对于因客观原因不能自行收集的证据,可以及时申请人民法院调查收集。同时,出借人也应积极寻找合法手段获取证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