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1 更新时间:2025-07-27
根据民法通则的规定,在具备完全民事行为能力的人在真实意思表示的情况下,达成的协议是有效的,并且应该得到遵守。家庭成员之间就财产等事项达成的协议是对自己权利的处分,因此具有法律效力,但是在涉及到人身关系等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除外。
在订立协议时,需要注意两个主要方面:
一、主体是否具有处分某物的权利。也就是说,该物的所有权是否属于某个人,只有该人对该物品真正享有所有权,才可以签订处分该物的权利的协议。
二、主体是否穷尽。也就是说,家庭中几个人订立协议时,需要考虑是否只有这几个人具有该物品的所有权,其他人没有利害关系。例如,父亲和两个儿子订立了一份处分房产的协议,但实际上,母亲也对该房产具有所有权。因此,在订立协议之前,需要充分考虑继承、共同共有等问题,以确保有权订立真正有效的协议。
因此,如果您打算订立一份协议,最好办理公证书。公证处的人员将直接帮助您分析和确定需要穷尽哪些主体。此外,公证机关还可以作为最具权威性的无利害关系第三方来证明某个问题。
虽然合同和协议有一些共同之处,但它们也有明显的区别。合同的特点是明确、详细、具体,并规定了违约责任;而协议的特点是没有具体标的、简单、概括、原则,并且不涉及违约责任。从这个区别的角度来看,协议是签订合同的基础,而合同则是协议的具体化。
合同和协议是两个既有共同点又有区别的概念,不能仅仅根据名称来区分,而应根据实质内容来确定。如果协议的内容写得比较明确、具体、详细、齐全,并且涉及到违约责任,即使它的名称是协议,也应被视为合同;如果合同的内容写得比较概括、原则、不具体,并且不涉及违约责任,即使它的名称是合同,也不能称之为合同,而应称之为协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