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27
根据法律规定,婚前协议书必须在不违反公共秩序善良风俗的前提下才具有法律效力。一般情况下,婚前协议书约定了家务分工、生活费用分配以及自由处分金等内容。有些人甚至约定了外遇罚款等条款。然而,如果协议内容涉及"离婚",例如规定"双方中若有一方外遇或家庭暴力就要无条件离婚",或者约定离婚后的赡养费支付和子女监护权归属等问题,法院通常会判定该协议无效。这是因为我国法律普遍认为婚姻应该是长期经营和维持的,因此不允许使用离婚作为协议内容。
在签署婚前协议书后,双方应保留各自的正本,并最好通过公证将一份交由第三方保管,以提高安全性。然而,签署后的婚前协议书是否直接具有法律效力呢?如果按照上述流程进行,该协议当然具有一定的法律效力,但并没有直接强制执行的效力。这是需要特别注意的。
实际上,准新人们并不需要为是否签署婚前协议书而过度烦恼。婚前协议书可以为双方在基本问题上提供最基本的保障,但更重要的是,夫妻双方应该共同努力经营婚姻生活。如果真的无法继续生活下去,双方应该以和平解决问题为目标。这种心态比婚前协议书更为重要。
一些另类"婚前协议"中并没有常见的婚前财产公证等条款,而是包含了一些非常规的条款,如谁做饭、谁喂狗、夜不归宿要交付"空床费"等。
相关法律专家指出,对于包含各种方面的另类"婚前协议",有些明显不符合法律上的公平原则,因此不受法律保护。然而,在不违背国家法律规定、不侵犯他人合法权益的情况下,涉及财产等方面的约定是具有法律效力的。例如,"丈夫夜不归宿,支付'空床费'给妻子"、"婚后男方每月上缴部分工资作为生活费用,违反则受到财政惩罚"等条款在一定程度上是受法律保护的。目前已经出现了一些离婚案例,其中一方根据"婚前协议"获得赔偿,或者因为"婚前协议"引发双方矛盾。因此,准新人们在签署这种另类"婚前协议"时最好要事先考虑清楚,不可将其视为儿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