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避债务的法律后果及相关案例分析
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30
逃避债务,不履行偿还义务,一般情况下承担的是民事责任。对于债权人来说,救济的方法是在还款日期届满之日起两年内提出告诉,否则会过诉讼时效,当然如果这两年期间你有向他发文、写信等方式主张过让他还债的话,诉讼时效从你发文、写信时重新计算,还是两年的时间。最长不超过20年。若胜诉,得强制执行他的财产。
一、逃避债务的民事责任
逃避债务是指债务人故意不履行偿还义务,这种行为一般会承担民事责任。如果债权人胜诉,可以通过强制执行财产的方式来实现债权。
二、债权人的救济方法
债权人可以在还款截止日期届满之日起三年内提起诉讼,以寻求救济。如果超过这个时间限制,就会超过诉讼时效,无法通过法律手段追究债务人的责任。当然,如果在这三年期间,债权人通过发文、写信等方式主张债务人偿还债务,那么诉讼时效将从发文、写信时重新计算,但总计时间不得超过20年。如果债权人胜诉,可以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
三、案例分析
以个体户程先生与**新星进出口有限公司之间的债务纠纷为例。**公司于2008年6月将程先生告上法庭,要求归还债务并支付利息,最终**公司胜诉。然而,**公司在同年12月底向法院申请执行时发现,程先生已将名下两套房产转让给女儿,分别以32万元和15万元的价格进行转让。由于程先生没有可供执行的财产,导致案件执行程序无法继续进行。去年9月,**公司再次将此事诉至法庭,要求判令撤销程先生与女儿之间的房屋买卖合同。**公司称,程先生的女儿仅12岁,还是在校学生,没有经济收入和其他经济来源,程先生转移房产纯粹是为了逃避债务。双方签订的房屋买卖合同的价款也远低于市场价。程先生辩称,他因为做生意多次向父母借钱,老父亲提出买下程先生的房屋,用购房款给程先生周转,同时要求将房产登记在孙女名下。程先生认为这是正常的财产处置行为,与债务无关。法院认为,程先生与女儿低价转让房屋的行为发生在**公司追究债务责任之后,已经实际危害了**公司的利益。基于这一事实,法院做出了上述判决。
结论
逃避债务是一种严重的违法行为,债务人应当履行偿还义务,否则将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债权人可以通过诉讼来寻求救济,如果胜诉,可以通过强制执行债务人的财产来实现债权。在进行财产处置时,债务人应当遵守法律规定,不得以逃避债务为目的进行低价转让等行为,以免被追究法律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