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票期权制是灵丹妙药吗
点击数:10 更新时间:2024-02-03
股票期权制现状
企业经理股票期权报酬制的发展与挑战
引言
60年代,经济学家开始关注企业所有者与经营者收入不平衡对企业效率和经济增长的制约作用。在公募公司中,股东只拥有少量股份,无法制约经理人员的私利行为。为了调整所有者与经营者之间的权力平衡,经济学家提出了以股票和期权作为经营者奖励措施的思路。
权力平衡的调整
通过股票和期权作为奖励措施,可以建立经营者与企业之间的资本纽带,真正实现两者间的休戚与共。这种思路得到了广泛响应,80年代开始逐步推广股票期权报酬制,90年代更是发展迅猛。股票期权制相比于纯粹的货币工资更具吸引力,因此受到企业经理的一致青睐。根据1998年的数据,美国前200家大企业经理通过股票期权获得了巨额收入。
收入差距的扩大
由于实行股票期权制,美国大公司总经理的平均工资高出普通员工419倍,而在1980年仅为42倍。这种巨大的经济利益差距直接打击了一般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增加了高层经理管理企业的难度。此外,企业为了兑现经理人员的股票期权,进行借款回购股票,从而增加了原企业债权人的风险。股票期权制不可避免地导致各利益集团之间的矛盾激化,对治理企业结构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国际比较
尽管英国和法国等国家也出现了类似趋势,但与美国相比仍有差距。根据统计数据,1998年上半年,美国最大的200家企业支出的股票和股票期权占同期流通在外总股份的2%。截至1998年底,这一比例已经达到了13.2%,约合1.1万亿美元。与之相比,1989年支出的股票期权仅占企业全部流通在外股票的1%,累计数也只有6.9%。目前几乎每个大企业都将股票期权制作为提高管理效率的手段,而10年前只有一半企业这样做。尽管低层员工的股票期权也在增加,但绝大多数仍流向少数高级经理。此外,出现了“超级期权”,价值至少1000万美元以上,1998年有92位美国大企业经理获得了这种期权,一旦行使权利,平均价值至少3100万美元。
股票期权制的发展与挑战
根据期权定价模型的估计,1998年美国最大的100家企业付给高级经理的总报酬中,股票期权成分高达53.3%,创下了前所未有的记录,而1994年仅为26%,80年代中期更是微不足道,只有2%。股票期权报酬制的发展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需要寻求更好的治理企业结构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