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思考
点击数:14 更新时间:2024-02-05
经理股票期权(ExecutiveStockOptions,简称ESO)制度出现的历史并不长,与之相应的会计处理方法亦尚未完全定型。在对现有的几种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进行比较的基础上,笔者将提出关于我国经理股票期权会计处理方法的新设想。
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法律意义与实施
一、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引入
经理股票期权制度是为了解决企业"委托--代理矛盾"、报酬和风险相对称的长期激励制度。该制度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并在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国外取得了广泛应用。根据布莱克与斯科勒斯期权定价理论的估算结果,1998年全美100家大企业的薪酬中有53.5%来自于股票期权。在美国财富排名前1000位的企业中,已有90%的企业对经理人员实行了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在我国,许多新兴的民营高科技企业也对经理股票期权制度青睐有加。
二、经理股票期权的定义与特点
经理股票期权是公司给予公司重要雇员(尤其是高级经理人员)的一种购买本公司股票的选择权。持有这种权利的人员可以在规定的时期内以行权价格购买公司一定数量的股票,并在一定时期后将所购入的股票在市场上出售。然而,股票期权本身不可转让。股票期权实质上是公司给予其高层管理人员的或有报酬,该报酬能否取得完全取决于公司激励目标(股价超过行权价格)能否实现。
三、经理股票期权制度的理论基础
现代企业是财务资本和经理知识能力资本之间的复杂合约。企业的人力资本保证了企业的非人力资本的保值、增值和扩张。为了充分动员企业里的各种人力资本,即发展"激励性契约",经理股票期权成为一种企业首选的激励制度安排。这是委托方(一般是企业股东)与受托方(一般是企业经理人员)长期博弈的结果。企业经理人员是企业股东的代理人和受托者,委托者与受托者之间存在给定契约不完备、信息不对称等问题。由于给定契约不完备,企业家精神即企业家的价值取向成为决定企业经营成败的关键因素。在固定支薪制度下,企业的经营成败与经理人员的收益之间表现出弱相关性,因此,企业家的积极进取精神不会自发形成。相反,这种弱相关性还会诱导出因信息不对称而产生的道德风险。经理人员出于对个人收益率的考虑,可能会倾向于放弃那些短期内会给公司财务状况带来不利影响却有利于公司长期发展的计划。这不利于企业长远发展,也损害了股东的利益。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企业必须调整激励制度的安排。委托者和受托者之间经过多次博弈,最终选择了经理股票期权激励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