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原则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医疗事故 > 医疗事故处理 > 医疗事故处理原则法律知识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原则有哪些

点击数:26 更新时间:2024-11-19

 
135127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无论对医师还是患者都是至关重要的。在《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和《医疗事故鉴定暂行办法》中,对鉴定专家库的建立、鉴定的提起、专家鉴定组的组成及鉴定方法等均有较具体的规定。鉴定原则具有双重作用,既是鉴定中评定医疗过失存在的依据,又是医院免责的合理事由。因此专家在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应遵循鉴定原则,那么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原则有哪些呢?下面就由手心律师网小编来告诉你!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原则的介绍

一、医疗水平原则

医疗水平原则要求在进行医疗事故技术鉴定时,专家应考虑国情以及各地区、各级医院的客观情况和技术水准。该原则包括以下三个细则:

1.医院等级与专科技术相结合原则

医院等级的不同决定了医疗水平的差异,因此,在对常见和少见疾病的诊断处理结果进行鉴定时,应有不同的判断标准。此外,专科医师对其专门领域内的注意义务标准应高于一般医师的注意义务。

2.医疗当时水平原则

医疗当时水平原则要求以医疗活动发生时的医学水平为基准进行鉴定,而不是使用目前已经发展的医学理论和技术来评判过去的技术水平。在鉴定时,应考虑到过去和现在的医学水平,不能将过去在技术或条件有限的情况下发生的事情用现在已经进步的技术或理论来进行鉴定。

3.医疗地域性原则

医疗地域性原则要求医师在处理相同疾病时应具备与邻近地区或处于相同地域的同级医师通常具备的技能、知识和经验。地理范围的差异可以作为辅助性标准。高水平专家在判断基本问题时应考虑地域性问题。

二、病情紧急性原则

病情紧急性原则要求在病情危重的情况下,医师在紧急状态下对待患者的注意程度与一般情形下的注意程度有本质的区别。病情紧急性原则相对其他原则具有强烈的排他性,是鉴定时的首选原则。在以保证患者生命权为最主要目的时,即使出现差错,也应考虑免责。需要注意的是,医师因门诊量大、诊疗时间短暂而造成误诊误治不能作为紧急性因素看待,否则将成为医师不负责任的借口,也不利于医疗制度的改革。另外,一些基层医院出于经济利益的驱使,进行试验性治疗并造成不良后果的情况下,医务人员不能免责,因为他们未履行转医义务。

延伸阅读
  1. 正确认识《条例》和《民法通则》的关系
  2. 医疗事故:寻求法律救济的途径
  3. 医疗纠纷投诉处理基本原则有哪些
  4. 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程序遵循的原则内容有哪些
  5. 医疗纠纷三十问

医疗事故处理热门知识

  1. 乡镇卫生院医疗纠纷处理程序的法律术语及赔偿标准
  2. 医疗机构应当承担的法律责任
  3. 医疗纠纷的解决途径
  4. 中国人体器官捐献流程
  5. 医院观察室的规定和制度
  6. 医疗纠纷处理:封存病历的重要性
  7. 医疗纠纷时间是不是挺长的
医疗事故处理知识导航

医疗纠纷解决方案

  1. 医疗事故行政处理
  2. 医疗事故赔偿的项目与标准
  3. 医疗产品损害纠纷
  4. 医疗损害责任纠纷
  5. 侵害患者知情同意权责任纠纷
  6. 医疗服务合同纠纷
  7. 医疗事故的技术鉴定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