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数:0 更新时间:2025-07-14
医疗纠纷发生时,医患双方可以首先尝试进行协商调解。与诉讼方式相比,协商调解具有成本低廉、效率较高的优势。协商过程中,双方可以直接交流,找到对医疗行为、结果及其原因的分歧点,从而快速解决争议,节省精力和财力。此外,协商调解还有助于消弥医患对立,促进相互理解和谅解,节约司法资源,促进社会稳定。
然而,协商调解的前提是医患双方必须遵守法律规定,理性友好地进行协商。但在现实中,协商调解已经成为医患双方的无奈选择,其弊端也逐渐显现。
如果协商调解不成功,医患任何一方都可以向主管卫生行政部门提出处理请求。卫生行政部门会受理请求,并指派专人妥善保管原始资料和有关医疗物品,展开调查,并形成文字材料。调查研究后,卫生部门会给出处理意见,再次协商调解。如协商不成,会建议患者或家属诉诸三级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进行鉴定。如果对鉴定结论不服,可以申请复仪或二级鉴定。如仍不服,则可以申请复议和一级鉴定。卫生行政管理部门和医疗单位会根据鉴定结论和相关法规进行处理。如果对处理结果仍不服,可以向当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向法院提起诉讼是当事人在遇到医疗纠纷时的最后选择。通过法院对案情的客观分析和公正处理,解决医院与当事人之间的矛盾,这是解决医疗纠纷的最后防线。
当然,双方也可以直接选择向法院提起诉讼,而不经过协商和卫生行政部门的处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