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行政回避
手律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法律法规法律知识

什么是行政回避

点击数:31 更新时间:2024-10-25

 
133194

偏见与法律上的偏见

偏见是指个人对某一方面的见解偏向一方的情况。在法律领域中,偏见指的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未全面了解案情之前,或者因为民族、种族、性别等非人为因素对某些情况形成的见解。对于有偏见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来说,全面、客观地了解案件真实情况并不重要,他们在心中已经有了对案件的处理结论,法律程序变成了一种“过场”。

行政机关中的偏见

有时,行政机关由于职能的交叉,可能会事先介入案件的处理。例如,在英国,治安法官经常兼任地方政府或其他行政机构的成员,这可能导致行政机关产生某种偏见。

然而,这些偏见是否构成法律上的偏见,需要进一步分析。例如,“先入为主”本身是个人偏见的表现,但并不一定构成个人偏见。在美国联邦贸易委员会诉水泥协会案中,联邦贸易委员会经过调查认定水泥工业中的多种价格制度违反了联邦贸易法,对此,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水泥协会提出指控。水泥协会认为联邦贸易委员会对此案有先入之见,并请求联邦贸易委员会回避。然而,联邦贸易委员会否决了这一请求,并得到了联邦最高法院的支持。因此,行政回避中的偏见并不必然也不应该被广泛理解。如果过度扩大偏见的范围,可能会使行政机关难以有效行使职权。

利害关系与回避缘由

利害关系指案件处理结果对负责处理案件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金钱、名誉、友谊、亲情等产生影响。作为社会人,人们始终处于各种利害关系中,离开这些关系,人是无法生存的。因此,人所处的社会关系本质上就是利害关系。虽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是经过严格的法律程序选拔出来的,但这并没有隔绝他们与社会其他成员的关系。基于人们天生的趋利避害本性,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在行使职权时可能会屈服于与他们有利害关系的人的无理要求,例如自己儿子的老师的请求或亲朋好友的劝告,这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失去公平行使职权的原则。因此,利害关系成为法律上回避的另一个原因。

然而,利害关系本身非常复杂,如果将所有的利害关系都视为回避缘由,可能导致行政机关中没有一个符合法律规定的人来处理案件。因此,以下几种利害关系可以不列入回避缘由:

不列入回避缘由的利害关系

  1. 罚没款与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收入关系。在美国的塔迈诉俄亥俄州案中,市镇法官的报酬来自市法院所判决的罚金,最高法院认为这种情况下法官对判决结果有直接的金钱利害关系,不符合正当的法律程序,因此撤销了判决。然而,在我国,行政机关处理相应案件中存在着利害关系是不可避免的,如果隔离这种关系,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可能会失去行使职权的积极性。
  2. 师生关系、同(学)籍关系以及曾经为同事、高低级关系等。这些关系在行政案件中经常构成行政法律关系的双方主体。如果这些关系成为回避缘由,可能导致行政机关工作人员动则得辄。回避缘由可能引起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不公平行使职权,这也是当事人的感受。因此,回避缘由的利害关系应考虑人们对这种关系的认识程度。
延伸阅读
  1. 回避申请的提出及处理
  2. 申请回避的决定书
  3. 评定人权利和义务
  4. 公安刑事立案复核的程序
  5. 法官审理案件公正问题的解决途径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撤销判决及其适用情形
  2. 公安机关不作为的定义和表现形式
  3.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行政诉讼管辖的法律特征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