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依据有哪些
手心律师网首页 > 法律知识 > 行政与行诉 > 行政诉讼法 > 行政诉讼程序法律知识

建立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依据有哪些

点击数:12 更新时间:2024-03-02

 
132890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重要性

环境权理论的支持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得到了环境法中的环境权理论的支持。根据环境法,环境法律关系的主体不仅享有适宜环境的权利,还有保护环境的义务。这包括在良好、健康的环境中生活的权利,参与国家环境管理的权利,以及在环境保护方面监督、检举、控告和诉讼的权利等。因此,无论是否为直接利害关系人,公民在其环境权利受到行政行为侵犯时,都有权提起诉讼,要求相关部门追究法律责任。环境权理论为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提供了理论基础。

宪法的授权

我国宪法规定了人民对国家事务、经济和文化事务以及社会事务的管理权。环境资源作为人类生活所必需的要素,是全体公民共享的资源和公共财产。任何个人都不能随意支配、占有或损害环境资源。国家行使对环境资源的管理权是基于全体公民的委托。因此,政府作为委托人有责任管理好这些财产。

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的作用

监督行政机关的职责履行

当行政机关过于关注本地经济发展和财政收入增加,对环境污染和破坏问题漠视时,任何公民、组织或特定国家机关都可以提起环境行政公益诉讼,监督政府机关或法律、法规授权的组织依法履行其职责或管理环境的义务。

保护环境的社会公共利益

环境作为一种社会公共利益,与每个人的利益密切相关。环境法作为一种社会法,基于社会法理的观点,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具有社会法理基础。通过环境行政公益诉讼制度,可以加强对破坏环境的行政行为进行监督,减少因环境纠纷导致的社会问题。

延伸阅读
  1. 个人是否可以作为民事公益诉讼原告?
  2. 行政公益诉讼制度的定义和意义
  3. 行政公益诉讼的司法解释是如何规定的
  4. 行政公益诉讼的特征是什么
  5. 深入解析公益诉讼范围的重要性及相关领域

行政诉讼法热门知识

  1. 行政诉讼的地域管辖标准
  2. 开办营业性歌舞娱乐场所的条件
  3. 行政不作为的定义
  4. 听证程序及相关规定
  5. 我国《行政诉讼法》对各级人民法院管辖的第一审行政案件的权限规定如下:
  6. 行政诉讼改革:异被告地管辖的必要性
  7. 行政诉讼的证据性质
行政诉讼法知识导航

热门解决方案

  1. 刑事诉讼辩护与代理须知
  2. 借款人无力偿还借款时的纠纷
  3. 民间借贷中的保证人
  4. 集体合同的效力
  5. 抚养子女和赡养老人所欠的债务,离婚时如何承担?
  6. 房屋相邻关系
  7. 借名买房纠纷

热门合同下载

  1. 耗材采购合同范本
  2. 合作协议书
  3. 转让上海公司股权范本
  4. 家庭暴力离婚协议书范本